鬼谷的生物演化课

感谢各位同学关注《鬼谷的演化课》,在这个系列课程中,我们将会一起探索生命科学一切规律背后的规律,那就是演化。本课程每周四更新一期,课程共18期内容~
课后我们也将在微信群里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希望能带领同学们用一种更融会贯通的方法理解生命科学,爱上生命科学

日子太好过了就诞生不出文明,日子太难过了也诞生不出文明。在发育的前期日子要好过,发育起来以后日子慢慢的要难过一些,然后再好过一些,再难过一些,周而复始,才能诞生出文明!反复的折磨才能演化出文明,不能一下就拍死了!而且每次折磨的角度和方向都不能一样

别啥都杠,就像我说人类有跳跃能力,你直接跟我来一句:“人居然能跳?什么时候的事?人类真的能一跃跳出大气层吗?”一样,这种开天辟地级别的大事人类目前肯定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让一片森林消失,再让一片森林出现级别的事情,你觉得人类做不做得到呢?那你觉得这不算改变环境吗?还是那句话,只谈毒性不谈剂量都是耍流氓

【先导片】鬼谷的生物演化课
1
全集试看

导语: 如何理解生物的演化?

视频课

13分24秒

2
什么是科学思维? 如何建立科学思维?

视频课

21分6秒

3
演化的底层逻辑

视频课

22分17秒

4
理解演化的真实含义

视频课

23分27秒

5
演化如何塑造生物圈

视频课

21分52秒

6
地球46亿年演变史(前寒武纪)

视频课

36分2秒

7
地球46亿年演变史(古生代)

视频课

33分4秒

8
地球46亿年演变史(中生代与新生代)

视频课

待上线

9
生命为什么选择了蛋白质、RNA与DNA

视频课

待上线

10
质子、ATP、 糖类与脂质,生物能量的货币体系

视频课

待上线

11
无生命的分子如何构建生命的基石

视频课

待上线

12
从零开始构建细胞

视频课

待上线

13
细胞的历史歧路

视频课

待上线

14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视频课

待上线

15
基因的源与流

视频课

待上线

16
有性生殖:好主意,就是有点烂

视频课

待上线

17
基因的千层宫斗套路

视频课

待上线

18
神秘福利课程1

视频课

待上线

19
神秘福利课程2

视频课

待上线

20
神秘福利课程3

视频课

待上线

当时初中讨论过,我的意见是先有蛋,因为鸡的上一代在生蛋的时候有可能基因突变由上一代动物突变成鸡的蛋,但是蛋孵化成鸡的时候只会产生与自身DNA相同的生物,所以不是鸡的生物有可能生出鸡蛋,但是鸡蛋只能生出鸡,所以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说你经常混迹于B站的科普频道的话,一定对一位名叫“芳斯塔芙”的UP主非常的熟悉,这背后的大佬名叫鬼谷藏龙。他是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bilibili新星计划的获奖者,这次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这位科普大神,承载着脑人言主创小伙伴们,特别是我本人的无限崇敬

科普大V的科研经历

主持人:大家可能对鬼谷作为科普UP主的身份比较熟悉,但其实他本人是中科院神经所的博士生,今年马上就要取得博士学位了,可以跟我们简单分享一下你科研方面的经历吗?

嘉宾:我大概是2013年进入中科院开始读博,轮转两轮以后(注:“轮转”是某些研究所或高校采取的研究生定导师的制度,新生会在2-3个感兴趣的实验室进行为期2个月左右的轮转学习,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敲定最后研究生阶段的导师。),最后定组在一个做基因编辑的实验室。

【初踏基因编辑路,与猴相伴孤岛上】

其实刚定组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基因编辑是什么意思,导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先是导师让我到一个岛上去养猴子,当时我做的课题是一个跟半克隆猴有关的工作。但那个工作对我来讲有点太过专业了,我当时进去就是个小白,对这块一点都不熟,所以工作其实我也做得不怎么样,最后那课题也没做出来,但我在那岛上就待了一年半,基本上这段时光就算虚度了。

磁场控制神经元,反被参考文献误】

之后又做了一个工作,当时我们导师看到几篇国外的文章,讲有人试图用磁场控制神经元的活动,我们实验室也在跟进这个工作,所以后来因为我对神经本身比较感兴趣一点,我就参与到了这个课题当中。结果也是做了大概一年,发现国外那几篇文章基本上全是假的,也不是说造假,反正就是结果有问题,他们自己的结论我们也重复不出来,里面的很多理论也很成问题,最后这个课题也挂了,就又浪费了一年多。

转战遗传病治疗,课题未成鼠先死】

那个时候我已经硕博连读四年级了,之后我又转到另一个课题做,相当于是一个遗传病的成体治疗。也是特别难,因为遗传病有个问题就是死的太快了,老鼠出生以后大概12天就会死,所以我们用基因编辑去治疗这个遗传病的话,速度不够快,往往在老鼠的身体全面恶化之前,无法取得这么一个疗效。

最后那个课题倒不算失败,也出了一点成果,发了篇小文章够我毕业了,但总体上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除此以外我还做了点别的工作,但那些相对来讲不算一作的工作了,就不多说了。

主持人:所以说你在自己读博士的时候,就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接触到基因编辑,难怪我之前看你做的视频,有讲张锋(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人科学家,推动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的,还有很多跟基因编辑相关的,应该也是你在博士期间就有了知识储备了。

嘉宾:对,虽然名义上我的专业叫神经生物学,但实际上我自己的导师他是发育生物学出身的。在进神经所之前,实际上他对神经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基因编辑。后来是我们实验室招纳了几个神经生物学背景的博士后以后,我们实验室才往神经生物学这一块靠的。之前我们有一阵子甚至完全不接触神经,就在做各种各样的基因编辑干细胞那一块东西。

主持人:所以说现在你差不多快能博士毕业了是吧?

嘉宾:对,因为博士期间我发了两篇影响因子16分的文章,按照相关规定应该是可以毕业了,但我是co-一作(注:共同一作),所以还要计算平均影响因子,不过那个也绰绰有余了。前两天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刚刚内审通过,理论上这个月应该可以答辩了。

主持人:那太好了,恭喜你终于可以博士毕业了。

嘉宾:希望后面不要再出事,之前博士毕业论文格式之类的地方出了点儿问题,拖了一个多月,又被疫情拖了几个月,本来我5月份就该答辩的。

科普之路起始

主持人:虽然看起来科研上坎坷比较多,但是其实在科普上你做的还是很有成绩的,基本上能算成是自己的事业了。所以我觉得可能很多听众对你的科普经历会更感兴趣一些。可以先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科普的,都经历了些什么?

嘉宾:从头讲起吧,我最早跟科普结缘,大概就是我之前说的在岛上养猴子那一阵子。

实验得空在孤岛,结缘果壳遇贵人】

因为我在一个岛上,网络信号也很差,带过去的论文其实两三天就看完了。实验凭良心说也不是很多,大概一周我只有三天需要做实验,剩下几天几乎没有实验,所以我就有很大把的空闲时间。而且因为网络差我也干不了什么事,那一阵子我就经常去果壳(当时还叫果壳网)上面刷刷帖子之类的,认识了一些果壳网的编辑。有一天一个编辑突然问我,有没有兴趣给他们写科普文章,然后我说我不会写,他说没事你不会写,反正我是编辑我就带着你。差不多凭感觉写了第一篇科普文章交给编辑,编辑又给我返修意见,就这么一来一回一来一回,返修了多少次我也记不得了。反正总共历时两个月,终于把这篇文章改到了勉强可以发表的程度,这个就是我的第一篇科普文章了。

渐入佳境壮志酬,实验科普两不误】

但好在我好像进入状态比较快,大概是我写到第三篇科普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比较有感觉了,一般来讲跟编辑两个来回之内,这个文章就可以定稿了。我在岛上养猴子那一年半的时间,真的是闲时间特别多,正好那阵子我刚刚读研属于有满腔的精力无处发泄的那种时候。既然没事干,我就写科普文章吧。所以那一阵子特别高产,我一边做着实验,一边还可以每个月写两篇甚至三篇科普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签约约稿争相至】

写着写着,可能是编辑也帮我牵了牵线,不知怎么的,就有很多人都知道我在写科普文章。除了果壳以外,也有一些别的媒体来找我签,来找我约稿之类的。那阵子我就拼命写,一直写到了2016年那会儿。到2016年的时候,我已经写了挺多的文章了。我记得当时我跟别人介绍的时候,我会说我已经写了100多篇科普文章了。

有幸摘得头衔戴,科普更加多元化】

在那段时间我开始有一些科普上的头衔,比如说我加入了上海科普作者协会,科学松鼠会也大概是2018年加入的,那段时间也确实是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另一方面我科普的作品也开始多元化了,开始接触一些其他方面的科普作品,比如说那阵子我还去做过别人漫画的一个科学顾问,做过一些书评,出过一些喜马拉雅上的语音书评之类的作品。

助友创业讲演化,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个事情对我后来影响比较大。当时我有一个朋友正在创业,想搞网络上的儿童教育一类的工作。但是他刚创业没啥人脉,所以也请不到什么好的老师,他就托我去给他先顶一顶。我帮他出了大概10来节课,正好那一阵子我对古生物挺感兴趣的,那节课就叫演化课,主要讲生物是怎么演化的,然后就有了这么一个机会。那段时间我通过网络课程练习了一些口才啥的,我确实有一个成长。

芳斯塔芙本尊现,汉化搬运来起家】

在2018年的时候,当时我的老婆(也就是芳斯塔芙本尊)在B站上面申请了一个账号。她很喜欢做科普翻译,不太喜欢做原创内容,她做了很长时间的科普翻译,是果壳当时比较忙的一个译者了,虽然现在不做了。她当时就在B站上弄了一个账号,把她在YouTube上看见的几个很喜欢的科普视频,国内没人搬运,她就弄过来做汉化搬运。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正好我也经常在YouTube上看科普视频,其中有一个古生物的科普视频系列,我当时特别喜欢看也已经看了大半年了,我看国内也没人搬,我来搬。正好我老婆干这事(当时还是我女朋友),既然她也在干这个(汉化搬运)事,就在她号上一块来了。这样子就导致在B站号上积累了大概七百来个最初的粉丝,其中可能四五百都是喜欢古生物的那种粉丝。

原创视频想法出,粉丝对赌来激励】

有一次我们就想,要不然我们做一次原创视频吧,然后当时就随便找了个跟粉丝对赌的一个借口,就做原创视频了。做原创视频,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之前不是正好做在线课程吗,在线课程基本上是音频。我把之前在线课程的音频稿改一改,就变成了视频的文案稿,然后我再想办法配点图片配点画面进去,那不就是视频了吗?

想法容易实践难,坚持月余终放弃】

结果没想到这个事情做得异常艰辛。本来我觉得我老婆已经剪了那么长时间视频了,她剪视频肯定没问题,但后来发现存在一个问题。她不理解我需要她呈现一个什么效果,所以我们就在那磨合,怎么去表达我(想要)的效果等等。后来这个视频当时断断续续做了一个月,从当年的11月份一直做到12月份,我们终于放弃了。实在是太难做了,感觉不行了,太心累了,算了,之前跟粉丝的打赌也无所谓了,就几百个粉丝,反正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事,然后就算了。

新星计划映眼帘,B站会员诱惑大】

但是那个时候B站突然推出了一个“新星计划”,我经常跟别人讲我们在B站身份的时候会强调我们是第三届新星计划获得者,因为这对我们来讲真的有特殊的意义。新星计划当时有一个参与的奖励,简单来讲就是,你发三个视频,总共有500个点赞,就可以拿三个月的大会员。那个时候我们很穷,三个月大会员呢,我们平时B站根本不舍得充会员的,这个诱惑很大,而且我们有700多个粉丝的话,三个视频加起来500个赞还是可以的,去粉丝那边一个个求求情,他们不就点了吗?

咬牙重拾视频梦,一夜爆火如梦境】

而且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原创视频,虽然丢在那不管了,但是仔细看看的话,这个视频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了,所以就咬了咬牙把这个视频全部做完了。视频做完之后,在2019年的2月14号上线了。结果一上线以后,当时我们的一个视频平均来讲的话,大概一个月是2000左右的播放量,但是这个视频(我们第一个古生物的原创视频,叫《奇虾》)上线以后,24小时就有9万多播放量。而且我们的粉丝数量,当时上传的时候大概740多个粉丝,上传了以后过了24小时变成了28,000多个粉丝,上传以后48小时变成了大概56,000个粉丝。就这样子一下受到了一个巨大的激励,既然如此那就上了。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我们也知道了怎么高效地去互相交流。所以在2019年的2月份,我们之后又迅速出了两个视频,在2月28日,我们又出了《棘皮动物》的视频。出了那个视频以后,几天之内我们粉丝就突破10万了,差不多是那一届新星计划报名的人当中成绩最好的,所以我们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那一届的新星计划获奖者。

主持人:对,这个真的是非常好的成绩。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分析原因,为什么它就突然爆了?

嘉宾:当时我们根本不会去分析这个事情的,我们懂个啥,而且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是特别的不真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处于一种对于现实的抗拒当中,不相信我们是有十几万粉丝的这么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依然觉得我们是几百个粉丝,所以那段感觉很奇怪的。

主持人:如果现在让你回去分析一下的话,为什么这个视频会爆?比如说是因为呈现方式比较新颖,还是说内容角度比较受大家喜欢?

嘉宾:其实这个东西很难说,我可以跟你分析一大堆,但是说实在的,我不觉得我分析的会很到位,因为很多事情它是一些偶然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缔造出来的,而我的视角只能看到我自己创作作品时的一小块天地,所以我觉得我的视角太狭隘,不足以很公正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且说实在的,如果我有这么强的眼光的话,我应该做一个系列火一个系列,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对吧?

主持人:其实还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尝试的对吧,摸索大家自己的一套(科普方法)?

嘉宾:对,是的,这个试错,肯定是要试错的,大家都这样。

浅谈科普选题与视频创作

主持人:现在如果说让你分析一下你自己的那些粉丝,你觉得他们的喜好大概是什么?或者说你现在选题的时候会不会刻意地去考虑一下,比如说他们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主题,我就做这一类的,还是说我自己对这个主题比较熟悉,或者说我觉得它比较有传播价值,然后我来做这样一个主题的视频?

嘉宾:相对来讲更加偏重于后者。虽然我这个人总体来讲,我是比较希望可以宠粉了(自媒体用语,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也没什么我宠你显得我高你一等似的)。但是另一方面的话我也明白,一个视频它的播放数据各方面的,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来决定的,真正经常在评论区活跃的,经常给我们发私信的,或者是弄了一些类似于粉丝群之类的给我们提意见的人,终究只是这一部分人的一小部分,不管夸我们也好,骂我们也好,都是一小部分,所以我不希望被一小部分人的意见所左右,我还是希望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不希望被一小撮人带着把路给走窄了。所以我更注重我的作品的一个社会意义以及我自己的兴趣爱好。

主持人: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而且目前看来效果还是挺好的。我想问一下,现在尤其在这两年可能有点科学背景的朋友们都会想要去做科普,或者是做个科普视频什么的。尤其是最近的视频,不管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好像都越来越火了。所以想借这个机会请你分享一下你自己做一个科普视频的大概的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嘉宾:科普视频流程的话,首先肯定是选题。

随时记录小灵感,汇总整理成选题】

选题的话,这个是跨度比较长的,我一般喜欢提前很长时间,一旦有什么创意,我会立刻记下来。差不多过一段时间我会整理一下,把这一部分选题作为我接下去一段时间的主要选题,就摆在那边,所以选题一般来讲不花我时间。

资料收集最磨人,千辛万苦难核实】

再接下去就是查资料,这个是最花时间的。而且有的时候我会长期地搁视频,甚至有的视频本来预定下个月发的,实际上变成了下一年发都是有的。我先去做别的事情,是因为老是有几个资料死活查,死活核实不出来,就会无限期地拖着这个事,其实这是影响我更新频率最大的一个因素。

专业人士来指教,细心打磨框架现】

查完资料以后,像我现在的话,因为算是小有名气了,所以也能找到一些比较懂行的人,可能是业内的专业人士,也可能是比较硬核的爱好者,反正我跟他们再交流一下,把我的文章提纲什么的跟他们交流一下,做好大致的一个框架。

文案耗时又费脑,校对工作不能少】

框架弄好以后,我就开始写文案,写文案的话也是比较耗时的,但这个跟我的状态有很大关系,状态好的时候,我两天就可以写好一个文案,状态差的时候我两周不一定写得完。写完文案然后再进行校对,我现在一般来讲会找1~2个人来帮我审稿,与此同时我自己这边也内审。

录音剪辑定剧本,同步素材做视频】

审完以后,差不多稿子定了,就可以开始录音。录完音以后,后面的事情基本上是交给芳斯塔芙来干了。比如说她要修正我的音频,然后我要跟她讨论一个剧本。像古生物系列的话,那个剧本主要是我主导的,因为芳斯塔芙她不是很懂古生物,但是如果是其他方面的,比如说科学史方面的话,那么她的话语权就会大一点。把这个剧本定下来了以后,接下去就是芳斯塔芙的事了,把音频剪好,根据剧本把视频剪出来。在这段时间我只要同步地去找素材,把素材找好以后发给她就行了,我的主要精力会挪到准备下一个视频上。

主持人:你觉得在整个流程里面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

嘉宾:从数据反馈上来看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是选题。基本上现在做我们这种杂谈类视频的人很多,而杂谈类视频确实门槛很低,所以实际上一个视频火不火,题材占了大部分。除了题材以外,基本上第二重要的就是文案。文案写的好的话,它更容易得到一定的传播,也容易获得一些比较好的数据之类的。相对来讲(虽然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作品的严谨性、我们呈现的画面效果等等,好像都没什么用,甚至一个错误百出的文章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的。所以我是经常要告诫自己,不要走火入魔为了流量去刻意太迎合,还是得把精力花到对于流量没什么用的严谨性上面,我得不停提醒自己这些。

主持人:所以你中间有过出错的时候,比如说视频做好了发出来了,有粉丝说这地方好像不太对什么的,有过这种错吗?

嘉宾:基本上期期都有的。以个人之力做,不可能一点错都没有,而且说实在的,因为很多学术上的东西往往是用专业术语讲最为严谨,但是专业术语一般人又听不懂,我只能用一个差不多的词来代替,这里面就会容易有一些槽点。而且除此以外普通人的理解跟我的理解不一样,有的时候我觉得这里稍微说得模糊一点,应该大家也能理解那意思,但实际上大家理解出来的不是那个意思,这种也经常有。这种情况基本上每期视频都有,我的做法就是发现问题就及时勘误,也欢迎大家跟我提意见,就只能这么做了。

主持人:对,而且我觉得其实你整个流程,包括审稿,请一些比较专业的人来帮你看,这个已经在尽量保证严谨性了。我觉得在很多科普博主里,你应该算做的严谨的了。

嘉宾:但你真的要挑毛病的话,肯定每个视频少说能挑10个毛病出来,这个还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个人科普之路规划

主持人:对,这倒是,而且视频传播量比较大,什么人都会看到,这个是确实的。想问问你,因为你科普做的还不错,你觉得以后会把它当成一个自己的主要的事业来做吗?因为你马上毕业了。

嘉宾:是,我接下去确实打算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做看,其实说实在的,甚至有很多投资人跟我联系,问我接不接受他的风投。我说其实我连公司都没有,这个视频账号就我和我老婆两个人,他们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好多人都以为我有个公司。

主持人:以后会想真的做个公司吗,组个团队?

嘉宾:团队我是想弄一个,但是要不要搞成公司那种形式,我还得了解一下。毕竟说白了我还是一个几乎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学生,搞公司有些什么问题我一点都不懂,我不太敢贸然去做这么个事情。

主持人:对,这倒确实是,但是可以考虑把它当成事业来发展一下,因为毕竟现在做的也不错了。

嘉宾:对,一步一步做,先有团队再搞工作室,再看看要不要公司,有了公司再看要不要投资,这个一步一步看吧。

主持人:对,在这里也帮你宣传一下,如果有想加入你团队的,或者是想给你投资的,或者是想帮你搞个公司的小伙伴们,如果听了节目的话可以跟你联系一下。

嘉宾:到9月份再跟我联系,现在我满脑子都是答辩的事情。跟我联系了,我也不会理的。(注:连线音频完成于8月份)

漫谈科研与科普

主持人:对科研和科普它们两个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

嘉宾:这两个是必然会互相干扰的。可以说真的避免不了。

不误实验做搬运,通勤路上挤时间】

像一开始的时候,那个号说起来是我老婆的,我爱做不做,所以早期倒也还行,而且最早我们做的是汉化搬运。做汉化搬运,我当时的做法就是我去实验室就要正儿八经去实验。当时和我老婆准备要结婚的那段时间,因为已经在外面租房先住着了,那个时候我通勤的时间特别长,一个单程的路上就快一个小时,所以在那一个小时里面我就正好可以做大概半期视频的一个汉化翻译。因为我手机上弄了一个语音输入,我把英文视频的文案——英文文稿放在手机上,然后我对着英文文稿直接念中文,念完语音输入它就出来了,所以这段时间是基本不影响的。

原创视频取舍难,五味成杂失Nature】

但是到后面开始做原创视频的时候,就必然会影响了。不是占一些精力的事情,是很多时候我必须要在科研和科普之间二选一了。基本上我开始做原创视频的时候,像什么果壳文章之类的各种约稿,我几乎就全部都拒绝掉了。但即便如此,精力还是不够。最开始的时候还能通过熬夜通宵来硬刚,但很快身体就垮掉了。所以到后来大概是在去年8月份,我把当时一个课题,现在想想挺可惜的,后来发了篇Nature,那课题本来我可以做第一作者第二位的。后来我就一咬牙,跟师兄(一个博士后)说,我不做这个课题了,你找别人做。后来放弃掉那个课题以后,我基本上就只剩下原来课题的一点点收尾工作了,甚至都不需要每天都去实验室了,所以我就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做视频上面。当然这导致我失去了一篇Nature,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应不应当后悔一下。

主持人:其实你本人,相比于做科研兴趣点会更在科普上面对吗?】

嘉宾:很难说。带给我的乐趣或者是我的努力,各方面我真的很难比出这两个哪个更加吸引我。但当时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因素,说白了是比较功利性的。之前我也说了,我做科研的路非常坎坷,基本上课题做一个挂一个,而且很多都挂的很难受,或者发现我们参考的文章是有问题的,或者发现技术其实实质上是不成立的等等,都是因为这种很憋屈的理由,课题挂掉了。而相比较来讲,在B站上面做视频太成功了,我们随手做的第一个这种杂谈类的视频它就成功了,这个成功来得太容易了。所以这么一个对比之下,就很容易把我推往做视频的这一个方向去。坦率来说,如果回到那个时代,让我做视频之路再坎坷一点,或者做科研的道路再顺畅一点,我真的不好说我当时会做怎样的选择。

主持人:只能说这是在特定的机遇之下,让你有了现在这样的科普成绩。

嘉宾:对,其实我前一阵子参加BW(Bilibili World)活动,遇到很多别的UP主也问了问,他们好像也差不多都是这样。他们本来有的也在读博,有的也在上学工作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因为做视频一下做火了,原来的工作就不那么想做了,就来做视频,好像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的。

科普到底多重要

主持人:对,毕竟这件事情确实想想看就会给人很大的成就感,一旦有了成就感,你的动力就会十足,它就是一个正向的反馈。更正经地谈一谈,你觉得科普这件事情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有多么重要?

嘉宾:首先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从我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一些纪录片,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但是我从小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好看的纪录片好像都不是中国人拍的,像我这一代人基本是看着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说实在的,赵忠祥老师只是出个声音而已,画面、剪辑全是国外的人做的,好像中国人就没做过什么像样的纪录片,好一点的纪录片好像都是我念大学以后才有的东西。

主持人:而且很多其实是人文历史类的,会做的比较好。

嘉宾:对。你要是上网去看的话,同样是好的科普小视频。在我们刚开始做的2018年的时候,你去B站,当时B站还没有知识区,当时叫科技区,跑到科技区,你是看不到我们现在做的这种视频的,几乎全是营销号,都是在讲什么世界未解之谜、外星人、神话传说这种东西。但是到YouTube上,差不多的关键词用英文去搜一下,出来的是截然不同的一幅光景。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差距好大,为什么中文世界这么缺乏这些东西?我觉得这种事情得有人来做。这是其一,这是我个人兴趣上的一个点。

另一个点是我在做科研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民众和科学家之间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带来两种极端,一种是民众会神话科学家,总觉得科学家是无所不能的,这件事情科学家出马就一定能解决。还有一种是妖魔化科学家,觉得科学家都是不怀好意,他们搞的科技或者是为了自私自利,或者是为了某种阴谋。不管哪一样,我觉得如果成为一种网上普遍的思想的话,它都是会带来害处的。而且大概从我读研那一段时间,2010年到2012年那段时间,中国的科学研究开始腾飞了,所以中国现在有很多的科学家慢慢地把中国的科学研究推得越来越接近世界的前列,有些小地方甚至已经引领世界了。但一般民众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进展还根本就不知道,完全对这个没有概念,这就导致两者的隔阂在变得越来越大。

比如说你看最近中国科研,中国科学出了点成绩,比如说之前克隆猴出来,民众就觉得克隆猴既然中国科学家能做出来,那肯定不是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一定是因为中国的伦理够松,中国人用人海战术才能做出来,美国人那是因为讲究人权,所以不愿意做这种课题。我就会发现凡是中国科学家做的事情,在网上好像总是会很主流的被污名化一下,其实有人骂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每次骂声都主流一下,这就不太正常。

而且除此以外,很多人对中国科研领域的认知也是欠缺的。有的人可能会在爱国情绪的裹挟下,就觉得中国科研样样都行,什么都在引领世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中国科学家都是一坨垃圾,都是国外才是最好的。很少有人去了解中国的科学家在干什么,中国的科研现在是一个什么水平,而且也没有渠道去了解这些东西。

包括很多自媒体,比如说包括你们脑人言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其实很多都在做这种事情。但是这些自媒体当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服务于学术界的,比如说有一些微信公众号,发的全是最新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报道,里面都是专业术语,只有这个领域的科学家看得懂,你要换个领域的科学家都不一定能看懂,更别说一般民众了。

所以我觉得立足于最广泛民众的科学传播,在中国或者说在中文世界是一个很大的荒漠,需要有人去给它绿化,尤其需要科班出身的人。如果不是科班出身的人的话,那么去做这个事情的无外乎是一些爱好者,爱好者还好一点了,最怕的就是一些营销号去做,真的是越搅越混。

谈恰饭和科普市场

主持人:我了解到有一些科普视频号会接广告什么的——恰饭(注:“恰饭”本义是南方方言中的“吃饭”,后来延伸为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组织、创作机构、UP主等接受第三方广告,并将其向自己的读者、粉丝、订阅者、观众推广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打广告”),你会吗,会有这方面以后的策略吗?

嘉宾:这个是必然会的,我们现在就已经在恰饭了,当然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公司要养,所以我们偶尔恰一次饭,我们就活得很滋润了,所以可以难得恰一次饭。但是以后如果要搞团队的话,恰饭频率那必然是会上升的。

主持人:大概做内容类视频可能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必然的发展模式吧。

嘉宾:对,恰饭的话,其实科普类的内容作者要恰饭,会经常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因为其实很多商家是不太愿意找科普类的,毕竟科普再怎么搞都比较小众,远远不如去找那种流量明星或者娱乐类的内容创作者来的更加划算,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来找科普类内容创作者的商家,往往是希望你用自己在专业上的一个影响力来为他的产品站台,而会想出这种点子的产品往往都是不太靠谱的产品。其实凭良心说,现在几乎天天都有商家或者中介找我们恰饭,但其中能恰的比较好看的,就是能不昧着良心恰的,真的就几十个当中有一个吧。

主持人:所以还得好好地筛选一下,要符合创作整个的一个风格,符合你的内容水准,然后才决定是否可以合作?

嘉宾:是,所以我感觉恰饭前期的筛选和谈判就挺心累的。

主持人:而且是不是整个作品的打磨,呈现方式也是要来来回回的和大家商议,然后满足彼此的要求才行?

嘉宾:肯定的。一般的视频说实在的,我只要取悦粉丝就行了,甚至我连粉丝都可以不用取悦,我自己做的爽就可以了。但是那种恰饭的话,我既要对粉丝有个交代,还得在甲方那边有个交代,而且又不能做一些有违我自己底线的事情,所以这样子三方要协调这个就很难了。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你觉得整个中国科普的市场或者说未来的发展前景大概是什么样的?

嘉宾:我觉得现在还是很大的,因为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腾飞,腾飞的趋势我觉得未来10年里面是不会慢下来的,甚至可以越来越快。也就是说会留下越来越多的我说的这一种荒漠,科普的荒漠也就会随之越来越大,那么肯定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去填补这一块东西。既然需求摆在那里,那么做这个的价值就一定会展现出来。

科普寄语

主持人:没错,我也相信你在未来的科普路上能做出越来越好的成绩。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差不多了,最后你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寄语要说给我们这些科普爱好者们呢?

嘉宾:说给科普爱好者的话,如果你们也想要去做科学传播的话,我希望大家可以立足于大众。因为科普爱好者,其实本质上很多本来就是一些知识类的爱好者,比如说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的爱好者。你自己懂得很多,你身边的朋友懂的也很多,你们说话已经是有一个小圈子里面一个大家公认的说话的方式了,但是如果你要去做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话,你得立足于大众,一定要跳开一个小圈子的视野,想明白你做的内容在最广大的大众心中是个什么样子?你凭什么去抓住最广大的大众的吸引力,他明明可以把吸引力放在比如说听郭德纲的相声,去网上看看猫猫狗狗的视频上,为什么要腾出那么十几分钟二十分钟来听你在这叨叨?一定要想明白这个问题,然后再去创作。

主持人:对,这非常重要,应该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圈,下沉到大众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他们的喜好上,可能这样才是对于大众来说更好的一种科普方式。

嘉宾:对,这是我对潜在的内容创作者的一点点个人心得分享。

主持人:非常好的建议。那就谢谢鬼谷了。再次感谢你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今天的采访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拜拜~

如何获取课程?

鬼谷的生物演化课百度网盘下载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鬼谷的生物演化课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鬼谷的生物演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