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师课-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老子的哲学作品。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吴伯凡老师授课方式幽默风趣,他喜欢用通俗的语言,为学员们讲解《道德经》中的奥妙。

他举例《红楼梦》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他说:水满则溢。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气。常人所说的有福气,不一定是好事。

在二战期间的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想逃走战俘,为了避免像前人那样被捉当场枪毙,他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在树下挖了个小洞,想从地底下逃走。过了三个月,隧道终于完工,他叫上两个伙伴一同逃走,谁料他们一直顺着水路下去,发现那条河一直通往北冰洋,为了不被冷死,他们不得不原路返回。当他们回到原来的监狱,发现那里已经空无一人,原来二战结束,所有战俘已经被遣送回家。而他们由于分无分文,也不再是战俘的身份,在那里呆了多年,才有机会回家。

吴老师总结这个故事:当你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的时候,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徒劳。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状态,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就像那个战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释放,做了那么多无谓的功夫去逃狱,结果适得其反。

他强调:不要做无意义的积极行为。

就像凶猛的动物,如老鹰、老虎,往往都是非常慵懒,它们见机而作,绝对不会把不必要的能量放在无谓的事情上。

所以说“无为而治”恰恰是最具主动性的,它不是弱者之治,是强者之治。

作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规律的“道”,包含这些人性化要素吗?可以用人的传记的标准去描绘它吗?我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老子赋予它很多人性化色彩。

老子常常赋予“道”以人性化身份和色彩,常常拿“人道”来对比“天道”“天地母”,“天下母”,“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和天互相比拟,而且常常把道形容为人。老子设立了一个人格化的道 –“圣人”。圣人:肉身化的道(Incarnation),现身说法(行不言之教)的道。基督教里三位一体就更明显。轴心时代的人不约而同地把天道肉身化形象成为圣人。(《道德经》把道称圣人三十次。)把天地人之间贯通。“道”一以贯之(通约)于天、地、人,乃“四位一体”之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贯天地人者,谓之“王”(三+|)这个王字代表天地贯通的领袖人物。(内) 圣=(外)王(在《道德经》里还称作社稷主,天下王,侯王)如此看,给道立传可能

一切都从一幅画开始说起。

画家范曾有幅画叫《老子出关图》,很是有名。不过,老子出关的主题并非他首创,历史上有太多的画家都临过,画过。一般大家都热衷的题材林林总总不过那么些原因: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象广阔等等。

老子出关也不外如是,以上三点原因都有些,但也不完全。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南灵宝的函谷关,在古代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塞,也是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据说当年老子欲归隐,门下弟子恐其思想失传,将其在函谷关拦下数天,最终留得《道德经》传世。当然,这只是传说,实际情形到底如何,无人知道。不过也因此,函谷关又一跃成为道家文化发祥地,军事要塞再加一层人文色彩,重要性更甚了。

好了,我们说回《道德经》本身。这书不过五千言,但其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后世孔孟、韩非、王弼、葛玄无不受其思想影响,后世译注者之多也经世少见,从先秦六朝到初唐五代,再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当代,仍络绎不绝,足见其魅力。

由于流传译著太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惊动了,说全世界发布量最高的书籍除了《圣经》就是《道德经》了。

何获取课程?

得到大师课-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百度云盘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得到大师课-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得到大师课-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