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荒野上的大师百度网盘分享

《荒野上的大师》
本书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诸如李济、赵元任、梁思成、林徽因等考古先行者们,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如何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让中国学术发扬光大,让文化泽被后世。他们在逆境中前行,不仅为中国开创了学术的新纪元,更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一,第一个打破这个偏见的人,就是泰州人丁文江。丁文江十六岁留日,然后又到了欧洲,在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分别学了动物学和地质学。1913年回国以后,他加入了当时北洋政府的矿政司地质科,目标是三年培养一批人才,要求有八个字:“学业优异,体力强健”。他和他的顶头上司司长张轶欧联合创办了地质研究所,他任所长。那一年,他二十六岁。
二,丁文江、翁文灏和曾世英三个人利用九年的时间,重新绘制了《中国分省新图》。为什么呢?因为丁文江发现,他在中国进行野外科考的时候,所用的地图竟然是康熙年间由传教士绘制的地图,非常不准确,而且隔了这么多年没有更新。
三,1920年12月16日,在甘肃发生了里氏8.5级的地震,造成了特别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件事情刺激了翁文灏,他开始测绘中国的地震带。翁文灏那时候测绘出了中国的十六条地震带,一直到今天都依然影响着地质学。
四,1918年,著名的考古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这个地方发现了古生物化石,还有石斧和石刀。
五,在北京的郊区周口店考古的时候,安特生发现了可能是人的牙齿的一个线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古人类学家步达生和安特生是老相识……他和翁文灏商量后,决定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资金……专门负责周口店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双方约定,古生物标本出土后,由协和医学院保存,并进行研究,但是,所有文物归中国地质调查所所有,必须永远留在中国。”
这里边有两个年轻人非常重要。“1928年,二十四岁的裴文中和三十一岁的杨钟健一起来到了周口店。
六,1936年“10月22日上午10点,贾兰坡与一场小小的惊喜相遇,在第8层和第9层之间,两块石头中间突然露出了一块下颌骨化石。”
“短短十一天里,贾兰坡率领发掘队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骨化石,时隔六年,周口店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937年7月9日(大家看这个日子就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的两天),周口店的发掘终止,这些学者开始四散。
七,今天你走在清华大学校内,能看到有一组四个人的雕像,这就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分别是谁呢?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
八,中国营造学社其实主要讲的就是关于《营造法式》这本书。192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四年级的学生梁思成,收到了他爸爸梁启超寄来的影印本《营造法式》。梁启超告诉他:“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1919年《营造法式》突然重现人间,成为一本天书——这是北宋时期的建筑师李诫写的一本书。
”大家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吗?叫梁从诫先生。为什么给儿子起名叫“从诫”?“以示终生追随李诫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决心。
九,1945年,梁思成启程前往清华,十五年的营造学社落幕。后来他又在清华建筑系做了系主任。1955年,林徽因病逝。“人生中的最后六年,她参与设计了国徽、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的墓碑,是由梁思成设计的。他在碑上留下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为爱人一生盖棺定论。”1968年4月30号日,刘敦桢因病不治去世。四年后,梁思成孤独地闭上了眼睛。这就是营造学社的整个经过。
结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常识,尊重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最后我们用丁文江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他说:“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工作,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樊登读书:荒野上的大师百度网盘分享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樊登读书:荒野上的大师百度网盘分享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樊登读书:荒野上的大师百度网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