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决定了未来教育的差距?

你可能会说,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当然是教师资源决定了教育的差距。所以,家长们才会砸锅卖铁买学区房,因为好学校就有好老师,好老师就是好的教育资源。

今天,你如果还这么看,就把资源想太窄了。

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百度网盘

就拿2020年全球疫情期间的情况来看,大家都有一段时间不能去学校,同时呢,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看到顶级老师的教学视频。

但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情况却很不一样,教育差距的问题被彻底地暴露出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师资,我们身边一切服务于学习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资源,都可以为学习者所用。真正导致教育差距的因素,还有那些师资以外的、被我们忽视的学习资源,以及利用资源的方式。

大分流2020年10月底,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报告,叫《学习损失带来的影响》。
结论是,因为疫情对教育的冲击,未来几十年GDP会平均降低1.5%,目前正就读K12的学生一生中的收入则会减少3%。这个数字非常的刺目,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痛心。但是,这种冲击和影响并不是均衡分布的,至少对教育而言出现了三种分流:第一种,没有学习资源。世界经合组织(OECD)官网说,在190多个因为疫情关闭校园的国家中,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因为没有网络、没有设备、没有课程,而中断了学业。很多人甚至会终身与学校无缘。我们国家的情况就要好很多。疫情期间,全国1700多万教师在短时间内就把课堂搬到了线上,因为我们有腾讯、钉钉、广播电视这样的平台资源,还有政府和学校提供的在线名师公开课等等教学资源。这些都确保了中国的学生在停课期间有学上。第二种,学习资源单一。但是,我们国家还面临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习资源单一。简单来说就是,过于依赖于老师线上授课这一个资源。因为我们的大部分线上教学都是照搬线下课堂。一位老师、一本教材就构成了全部的世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老师对教材吃得有多透、课讲得有多好,最后学生的分数考得有多高。它带来的问题就是:疫情期间,孩子不愿意上网课,上了网课听讲也不认真。第三种,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可选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谈到第三种情况了。虽然目前还只有星星点点的实践,但却呈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那就是用丰富多样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再造我们的学习。比如,我们可以设计学习任务,用任务打开学习动力的开关。我们还可以提供一系列工具,让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安排时间进程。我们可以用文本阅读、音视频感知和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达成深度的理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像什么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等等,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里的学习任务、规划工具、学习材料、公共场所,包括能帮助你学得更好的人,其实都属于学习资源,都可以为学习服务。这么说你可能感受还不深,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老师,你和学生共同设定了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用两周的时间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但是,疫情期间,教学只能线上进行。怎么办?你如果把学习资源看得很窄,那么,你顶多只能做到让学生读读课文,划划重点,点名回答个问题,最后交一篇小作文,题目还必须是《我心爱的小动物》。但是,我给你讲一讲,澳大利亚堪培拉小学是怎么做的。2020年,堪培拉小学的老师在线上给四年级的孩子布置了三个任务:任务一: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拍照片,画画,查资料,记录下你看到的东西。任务二:使用一张分类表,叫做“观察动物的三棱镜”,与同学分享观察动物的三种视角。任务三:用动物的口吻录制一段1分钟的音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引起更多人对这个小动物的关注。疫情期间,不能去动物园,怎么观察动物呢?有的孩子观察起了自己家的宠物,有的孩子研读了生物学家的著作和纪录片,有的孩子找到了国家动物园的网站,这个网站在动物园的各个角落架满了摄像头,24 小时直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了。有些孩子连觉也不睡,半夜里还悄悄起床,去看一眼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在干嘛。你看,这就是学习资源的力量!即便是遇到疫情,受到了一些限制,依然可以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因为孩子们拥有的学习资源不止是教材,还有直播网站、分类表、音频平台等等其他的资源可以为学习的过程服务。有了这些资源,老师就解放了手脚,可以抽身出来,更多地从事情绪劳动,包括观察每一位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学得怎么样、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

原来一本教材就是学生全部的世界,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学习资源。这是教育正在发生的改变。

学习发生在哪里,资源就在哪里

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百度云盘

改变了对资源的理解,你能掌握的学习资源就会比以前多很多。不过,我要告诉你,比资源多寡更重要的,是资源流向学习的逻辑。资源不会主动朝你走来,只有当一个学习者开始学习的时候,资源才会根据你的需要出现。2020年,有一个英国教授再次火了,他叫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20年前,他做过一个“墙洞实验”。就是在印度的贫民窟墙上挖一个洞,放进一台电脑,供附近没上过学的孩子们使用。很快,孩子们就学会了上网,学会了英语,学会通过网络搜索任何信息。后来,米特拉又创办了“云端学校”,也是一间房子、几台电脑,还有一个退休老奶奶,她的工作就是早上来开门,晚上来关门。结果,印度恒河口偏远地区的孩子不仅学会了上网,还把家乡的芒果卖了出去。米特拉说:“网络技术是好的,关键是怎样正确地使用。很多人试图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个教室。这没道理。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汽车都消失了,只有飞机,难道我们就驾驶着飞机,用飞机的轮子在马路上滑行吗?这是走回头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们,激发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更多的问题,这就是学习。”这段话出自米特拉的TED演讲。2020年,全球学校关闭,这个演讲被翻出来,再次传播。大家发现,原来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习也能够发生。只要给孩子有足够的动力,他们就会主动地发现资源、展开学习。资源流向学习的逻辑是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资源不能捆绑在教师身上,而是学习发生在哪里,资源就出现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深度的体验,收获不同的经历,并落实为适应终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就好比吃份儿饭还是自助餐。如果你吃的是份儿饭,没得挑,大师傅给你吃啥,你就得吃啥,所有人都一个标准,那必然是掌勺的大厨控制资源的流向。

如果你吃的是自助餐,可以自己挑自己选,我选的和你选的还不一样,这样是不是你就希望有更丰富更多样的资源来供你选择,支持你的学习?

一场学习变革

2020年的《全球教育报告》有一个共同主题: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

工业时代,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听。老师让你怎么做,你就按照老师的标准做。最后老师评个分,你就觉得自己掌握了。

渐渐地,教师把责任担在了肩上,学生反倒觉得与自己没关系。

当然,如果你如果还只是想学习一项技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分工,这种学习方式仍然是奏效的。

但是,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学校教的知识技能再也管不住一个人的一生了。学校只有培养会学习的人,才能让人应对未知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前,学会调配各种资源,迁移各种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

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道路。

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依然重要,只不过要完成一次转型。

教师要从资源的掌控者,变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和调配者,把自己融入到资源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这是一场学习的变革。我在这份《全球教育报告》中讲到的学习任务设计、学校“变小”、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家庭战略,包括从在线教育走向在线学习,还有职业微证书,都是这场学习变革的不同侧面,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努力的方向。

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说明】本网站发布的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资料和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或法律纠纷均与本网站无关!来源皆为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