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行家·文化参考第二季

贾行家老师的视野、人脉、深度和同理心,以及独特而优美的汉语表达方式,已经得到了第一季3万多用户的肯定和依赖。
第一季,我们跟着贾行家老师对文化和艺术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解,新的态度。那新的一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贾行家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你好,我是贾行家。这里是《文化参考》第二季的入口。前几天,我遇到《超级个体》的主理人古典老师,他问我:“你新一季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的洞察力真厉害,去年这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这需要事先考虑,我那时候对日更栏目的理解是:每天为你报告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和文化圈的消息,可是,如果只为获取信息,你为什么不是订阅短视频号和公众号呢?我发现,更好的服务,是先和你一起建立脚下的支点,上一季的那个支点问题就是:我们身在其中的中国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核心动力是什么,性格特征是什么?这些文化特性又是怎样体现在我们的历史、生活和艺术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用遇到的各种新鲜案例来讨论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也拉着你去回顾了一些过去的事。有了这个支点,我们会共同对文化和艺术形成一些新的理解,新的态度,比如,在上一季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从古希腊雕像聊到了中国山水画,看清了艺术史学家巫鸿老师的见解:别把我们的古代艺术放到和外界对立的封闭体系里,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一体化的全球视野,把人类艺术作为一个共同整体,来认识中国人为人类艺术做出的独特贡献。那么,属于这一季《文化参考》的支点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怎样在文化艺术的世界里找回我们自己?

贾行家·文化参考第二季
有两种历险最激动人心,一种是去往世界上从来没人到过的地方,一种是向内探寻我们自己到底是谁。
几年前,我听单口喜剧演员周奇墨讲过一个故事,是关于他为什么专业从事喜剧的。他在北漂了两三年以后,发现生活变得极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儿。有一天,他在网上看了美国喜剧明星宋飞的单口喜剧专场,当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喝彩了一分多钟,周奇墨看得热泪盈眶,决定自己这辈子就做这件事。他说,大家鼓掌欢呼,是因为喜剧好笑吗?其实短视频可能更搞笑,真正感动他的是:人可以通过单口喜剧来表达自我,在观众的反馈里发现自己的价值。前几天,他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现在他已经是公认的“行业天花板”周老板了。有人转给他一条新闻视频:有一位渐冻症患者,绝望到几次尝试结束生命,听了他的脱口秀,告诉别人自己还想好好地活下去。单口喜剧演员是最擅长自我质疑的,周奇墨说:我哪里有这个力量,脱口秀又哪里有这个力量?人生的道理要自己去悟,困难要自己克服,我在别人的生命轨迹里只是一个短暂的陪伴,做不了什么。但是我又知道,陪伴总是需要有一个形式,我也只有接着去做好这件事。我们差不多都有和他类似的经历——被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电影或者是一个画面、一段音乐深深地打动,觉得自己被唤醒了,那是我们个人生命历史上的决定性瞬间。我真是幸运,这些触发媒介几乎都属于文化艺术,都在《文化参考》的选题范围里。虽然这个世界的底层是在微观的尺度上运行,像细胞、原子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都可以用抽象的语言来概括和描述,但是我们感知自己的形式,总是通过那些具体的、美丽的、带有情感回响的景象。所以你千万别说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去了解文艺,去听故事,那等于是在说因为太忙了所以没有时间活着。在这条路上,首先被激发的是寻找自我的勇气。我先和你讲讲我自己吧。1994年4月5日,美国西雅图的涅槃乐队的灵魂人物科特·柯本,在他功成名就的巅峰时期饮弹自杀,化身为一段音乐传奇,他把自己那些粗糙、悲愤的音乐兑现成了真实的生命呐喊。那年秋天,我和几个朋友组了一支乐队,还不识谱就想写自己的歌了。大概2000年前后,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明朝人张岱的散文,大家都爱他的性情风流,辞采绚丽,而我爱的是他在国破家亡之后,以个人的身份去撰写明史,用文字来重建被毁灭的家园,在孤独贫困的后半生里守住了自己。我对一切形式的艺术感兴趣,因为我对自己是谁感兴趣。文学和艺术其实没法直接提供有关生命的答案,但它是距离生命和精神问题最近的人类创造物,是人们在千百年里不断为了照见自我而打磨的一面镜子,为了寻找自我而开辟的一条道路。这条路上有丰富的传递和交换关系。半个世纪以来,“击中”和“唤醒”读者最多的作家非加西亚·马尔克斯莫属了,要是他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能让一个人相信爱情,那世上也没什么能让这个人再相信爱情了。那么,又是什么激发了马尔克斯的小说写作?
他反复提到过两个时刻。第一个时刻是:在他还按父亲的命令在大学里读法律的时候,有一天躺在宿舍床上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看到第一句话写着主人公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就跳了起来,原话是:“他娘的,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那我也要这么写。”另一个时刻是十来年以后,在他写《百年孤独》之前,读到了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故事是由死去的鬼魂们讲述的,把整个拉丁美洲的苦难融解在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村庄里。马尔克斯说,他向很多前辈作家学写作,但这本书对他有决定性的意义,鲁尔福不是在使用技巧,而是呈现出拉美人对世界的共同感知。而马尔克斯的写作,又极大地影响了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在帮助着中国作家们塑造文学中的自我。所以,我们今年还会延续上一季的一个标签“文学的异乡”,要和你聊一聊遥远的、孤独的拉美文学是怎样爆炸的,为什么会一路影响到莫言、余华?在这些文学和艺术的交互、接力过程里,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其实我们又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自我”?到底是按照古老的说法,人分为灵与肉,真正的自我是那颗等待着得救或者飞升的灵魂?还是按照悲观的文学描述:“摇篮在深渊上方摇着,而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存只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之间瞬息即逝的一线光明”?还是像当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现:人是完全的物理存在,自我是通过大脑里复杂的神经元反应,在像怪圈一样的循环认知现象里所产生的幻觉?在这场寻找自我的历险里,我们可以先拒绝任何现成的答案。因为那个真实的自己,也许并不是藏在道路的尽头,而正是这趟旅程本身。真正的我,是像滚雪球一样,在这一路上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这趟路程不是独立地存在于大脑之中,而是来自于自己和古往今来的人类经验,来自于和他人的交流。那么,最重要的当然是先踏上这条路。有个网络段子其实很有智慧:“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先出来。”前几天,我收到一条朋友的微信,他说:读到我写的一段家乡故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天夜里,他和他妻子聊了很久,他说:“我们结婚了这么多年,在那天发现了很多新的共同记忆。”我为这件小事自豪,就像周奇墨的感觉一样,虽然路必须每个人自己去走,但是不应该独自去走。从唯物的视角看,“自我”也不会是永恒黑暗的一道缝隙,我们所寻找到的自己,会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创造,自己和他人的交流被保留下来,进入他人的自我,彼此回响在一起,我们的生命细流会汇入到由众人构成的宽广河流之中。谢谢你在未来的一年,继续每天给我十几分钟时间,一起来完成这场找回自己的历险。

贾行家·文化参考第二季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贾行家·文化参考第二季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贾行家·文化参考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