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

选择行业是每一个创业者在事业起步时共同面对的首要难题。行业不断细化的今天,如何才能选到既具有发展潜力、又能为作为后来者的你提供一席之地的优质行业?华为的成长历程能为你提供一份有启发性的答案。在创业初始阶段,华为和许多刚刚萌生创业念头的普通人一样,缺乏背景、资本、技术等等资源的加持。

接下来,就请跟随《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主理人、得到App研究员陆音老师的脚步,看看我们能从华为的创业之路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百度网盘下载

别说创业了,就算你只是想做成一件事,第一个考虑因素恐怕也是行业。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不同行业对普通创业者的加持效应,肯定是不同的。怎么判断行业?我们来看看从华为身上能找到什么答案。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

“非典型”创业

华为的创业是一次“非典型”的创业,它太特殊了。我们都知道,想创业,有三样东西很难绕过去,分别是技术、资本,和关系资源。那华为创业的时候,拥有其中的哪几样呢?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百度云盘下载

先看技术。华为1987年创业,最早的生意,是买卖电话交换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通信制造商。和华为同时期崛起的,还有中兴、大唐、巨龙。他们四个,当时被称为“巨大中华”。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资源下载

如果单看技术,“巨大”的起步要好过“中华”。巨龙是生产中国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几家企业联合组建的,而大唐则是邮电部下属的电信科技研究院组建的。

他俩出生时就含着金钥匙。哪怕是中兴,他的创始人侯为贵也属于技术专家出身,而任正非创业时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所以说,华为的技术条件最差。

再看资本。任正非创业的全部资本是2万1千块钱。之后由于坚持员工持股,所以外部融资非常困难。账上没钱发不出工资,那是常有的事。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在线

田涛老师告诉我一件事。任正非曾经亲口说,他最绝望的时候,有一次站在阳台上,说如果产品研发失败了,自己就只能跳下去。

在“巨大中华”里,大唐是国企,资本条件最好。巨龙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资产重组、股权融资,条件也不错。中兴则是引入了“国有民营”的机制,并且在1997年上市。和他们相比,华为的资本条件最差。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资源分享

最后再看关系资源。对当时的通信制造商来说,和各个城市电信局之间的关系最重要,因为人家是大客户。

华为掌握这个关系网么?不掌握。通信行业用“七国八制”来形容90年代初市场的状况。来自七个国家的八家企业,瓜分了当时的中国市场。也就是说,外企掌握着最重要的关系资源。

就算在“巨大中华”里比较,华为的情况也最差。他缺少国资背景,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

为什么说华为的创业是一次“非典型”的创业,就是因为技术、资本、关系资源,华为一样都没有。现在我们总说华为钱多、技术硬、销售强。倒退回创业初期,这都不是他的优势。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免费

行业的加持但这一点特别吸引我们。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恰恰没有这些优势,这也成为了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时,刚一起步就会面临的问题。那如果我们抛开内因,也就是华为自身努力的因素,单独考虑外因,也就是行业的加持。通信行业的特殊性给华为创造了什么条件,使得他可以弥补这三方面的劣势呢?我们继续看。先说资本。华为怎么解决钱的问题?通过采访老员工,我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内部融资,直白一点说,就是打白条。现在我们都知道,华为搞了员工持股,也就是把员工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变成股票。当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账面现金不足的问题。在田涛老师给我们的采访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当时任正非的一个日常工作,就是去财务办公室里看看谁的工资高。如果一个人挣钱多,华为就会游说他。一旦他同意,工资中的一部分就会在财务那里转换成股票。华为现在有位老司机,据说是公司财务最自由的人,因为他手里有一大堆股票。可是用配股的方式搞内部融资,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行业发展空间要大,否则股票产生不了可观的收益,那员工凭什么要买;第二,行业的发展还要能持续较长时间,让公司有机会变大。否则几年就到头了,公司还没盈利,就没法兑现股票的收益。通信行业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么?恰恰能。我调查了一下数据。中国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从1990年开始飙升,一直持续到2006年;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从1998年开始飙升,高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5年。时间满足,再看空间。截止到2005年,中国通信业务总量累计达到12198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1987年华为创业时中国GDP的总量。你看,正是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具体说就是增长潜力大、增长持续时间长,给了华为从内部解决资本难题的外部条件。

好,再看技术。

借力技术革命

当时中国企业想获得技术,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是自研;第二是做代工,边做边学;第三是用市场去置换。国企一般会走第三条路,而大部分民营企业会选第二条,比如联想。华为是极少数选择自主研发路线的企业。

那自研路线的挑战,说穿了就是技术壁垒。思科、高通等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大玩家,是不会把技术开放给华为看的。

相反,他们会用知识产权等手段,打造一层又一层的壁垒。后来者想要和他们竞争,就要从头学起。

但有一种可能会帮助后来者弯道超车,那就是整个行业发生了底层的技术革命。你看,在汽油车时代,创业公司很难打败丰田、宝马,但新能源来了就不一样了;智能手机的兴起也是一样,苹果打败诺基亚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那90年代的通信行业是否发生了这样的技术革命呢?发生了。

现在我们熟悉的2G、3G、4G、CDMA等概念,就是90年代蜂窝网络技术普及的结果,它让通信从有线变成了无线,从地点与地点的连接,变成了人与人的连接。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扩大一点,就会发现更大的技术革命会在21世纪初到来,那就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的历史性融合。

以前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淘汰,面对新赛道,大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华为最早开发的是模拟交换机,叫JK1000。这个产品天生有些缺陷,和国外成熟产品的差距非常大,生产出来后一直拿不到订单,仓库都被堆满了。

但是华为在新赛道上生产的数字交换机C&C08,却很快获得了成功,一下子缩短了自己和大企业之间的差距。

后来华为又在短时间内把C&C08可接入的线路从2千门扩充到1万门,成为中国极少数能生产万门数字交换机的企业。网上很多人说是C&C08让华为咸鱼翻身,虽然是调侃,但说得其实不错。

我们都知道,华为极其重视研发。之后公司的发展,也紧紧踩住了技术革命的步点,利用每一次洗牌的机会,不断缩短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华为的老师告诉我,他们是2G落后、3G追赶、4G领先、5G独步青云。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给华为的爆发创造了底层的机会。

好,最后再来看市场资源。

需求多样化的市场

当时外企把持了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通信市场。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当时还很低,大量乡镇、农村市场还没有得到覆盖。

为什么外企不能拿下这片市场呢?这是因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同。

作为C端用户,我们感知到的通信服务是标准化的。不同地方的人,享受的是同样的通话质量、通信速度。

但正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这种标准化体验,运营商对设备供应商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需求。

比如说农村,它对通信设备就有一个特殊的需求:防雷。农村的避雷设施很简陋。外企的设备拿到农村去,可能下一次雷阵雨就不能用了。

再比如说鼠患。当时在小乡镇里,老鼠啃电线是常有的事。这个需求在欧洲是一个很边缘的需求,但在中国就不一样。欧洲的产品拿过来,就是不适应。

那为什么外企不能满足这种定制化的需求呢?首先是因为他们很难了解这个需求。

住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老外,不可能下乡镇、走基层;其次是他们也没有意愿去做这样难搞的市场。

华为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去做农村、乡镇市场,专门搞防雷、防老鼠的设备。这种需求多样化的现象,到现在也是一样。

在采访中,华为的技术专家告诉我们,在欧洲的一些小镇里,运营商发现民众特别讨厌基站塔的样子,觉得那个东西光秃秃的,和上千年的教堂放在一起比,丑死了。运营商就问,你们能不能给设备套一个大树样子的模型啊。

你看,通信行业在生产端的特点,就是需求多样化。由于多样化,大企业很难用单一的、同质的产品去覆盖所有市场,这就给华为留下了可用的资源。在这方面,反例就是航空市场。各个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趋于同质,所以小型飞机制造商、本地化的飞机制造商,就很难去和空客、波音比拼。

启示:向前看

好,到这里,我们就搞明白了华为能够克服技术、资本、资源劣势的外部行业因素。那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其实特别简单。三个字:向前看。

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想考查一下这个行业会不会给你加持的时候,你需要的,可能恰恰不是低头看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是向前看。

1)一看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可能持续的时长。这对你是否能兑现给伙伴的利益很重要;

2)二看行业底层技术是否会不断创新,这对你打破原有玩家的垄断很重要;

3)三看市场需求是否多样,这决定了你能否避开主战场、开辟新战场。

其实如果你翻开2020年的“世界五百强”榜单,会发现上榜的中国民营企业,除极少数涉及基建,大部分行业都符合以上这四条特征。

我们熟知的那些商界传奇,他们做对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选对了行业。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洞悉行业红利,懂得顺势而为,这是我们能从华为那里得到的第一条智慧。

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得到案例课华为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