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理想: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默顿·米勒奖。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系列纪录片《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著有“金融的逻辑”系列、“财富的逻辑”系列、《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等畅销书。

陈志武是何人?简单的介绍一下: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默顿米勒奖。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担任纪录片《华尔街》与《货币》的学术总顾问,著有多本金融类畅销书。这本书很厚,但是把金融讲得非常通俗易懂,作者基于历史的视角试图帮读者建立经融思维,以经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背后的运转逻辑,升级自己的认知模式,是一本金融类的入门级书籍,我会把全书的内容以金融课程的形式给大家一课一课的读薄。人生要学会做减法,读书也是如此,我们开讲了。

  巴菲特说:“如果活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这句话刺痛了很多人,如果你还没有意识想要搞懂现代金融和现代商业,那么不仅财富将永远不与你沾边,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也会给你带来一大堆损失的尴尬局面,你辛辛苦苦靠劳动力赚取的财富,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一点一点的侵蚀掉。之前我们讲过陈志武教授写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后来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陈教授当年在耶鲁大学读金融的时候,就发现大学里关于金融课程的书,尤其是MBA教材,都太侧重技术性,而不谈及金融的社会价值,于是就决定自己开一门适合国人学习的金融课程,避免那些抽象的金融理论和数学模型,试图以通俗的语言讲解金融的逻辑,这本书就这样诞生了。这本书概括了过去30余年陈志武对金融的学习和认知。所以,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本书。

  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那么你很难富有!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赚钱,这就是一个“无产不富”的简单道理。陈教授曾经对自己的女儿这样说:年轻时期我们的重点是培养人力资本、学习知识、积累技能,而到了中年时期重点就是把人力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到50岁后就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生活。这就是说 ,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医生、护士、工程师、官员、文艺工作者,不管你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你都应该学习金融、熟悉金融,了解如何利用金融管理自己的一生,让金融帮你创业,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也让金融帮你优化商业模式,实现人生梦想!他后来也专门为女儿写了一本书叫《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那么,审视一下你的人生,看看你处于哪个阶段?错失了哪些?还能追逐哪些?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当下。

  勤劳是美德,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靠劳动致富,学习本领,努力工作,你就会富有,就会成功。但是,即使你是律师、医生、教师或科学家,即使你是职场上的佼佼者,拿着高薪厚职,哪怕你每小时收入500元,一周2万元,一年104万元,这虽然算高收入,当然比年薪12万高多了。但按现在的房价算,倘若你生活在北上广任何一座城市,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都需要几千万。因此,百万年薪那也只能算是捉襟见肘。硬工资可以让你过得很好,但一旦你不工作,你的生活质量会断崖式下降,更别说富起来。这里有一个常识问题,无论你每天、每月收入多少,只要是按劳动时间乘以单位时间工资来计算你的收入,你就难以超越小康水平太多,道理跟前面说的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一辈子工作的时间也只有几十年。每天按时计价的苦干,不是致富的理想道路,你还要有投资收入,财产性收入。

  在过去20年,很多国人靠买卖房产致富,房产也是属于财产性收入。但是过去20年,收益最好的投资除了你所知道的房产以外,还有比房产收益更高的财产性收入,也就是权益类市场投资,这里想给各位读者说的是,房产不具备长期投资属性,因为房产是属于周期类商品,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而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才是支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投资的优秀企业,也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红利。陈志武教授做了一个回测,以投资美元为例,以1925年年底作为起点,以2014年作为终点,假定当初你有1万美元做投资,而且每年利息和分红都重新投入同样的金融产品,那么,这89年里,如果一直把钱放在短期美国国债里,到2014年年底就变成了21万美元;而如果一直投资小公司股票即小盘股,到2014年年底你会有2.7亿美元!所以,不同的投资安排,收益千差万别,风险和其他指标也大为不同。因此,不管你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学习金融逻辑知识,把控好财富投资。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奇迹,现在中国财富多了。但是,如果你搞不懂为什么财富多了,也搞不懂现在财富的内涵是什么,那么财富肯定会与你擦身而过。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财富是一个狭义的东西,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积累、过去资产的集合。但如今有了金融市场,财富不再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了未来收入的贴现值。也就是说,今天的财富是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之和。而之所以能够把未来预期收入也包括在今天可以花、可以再投资的财富里,完全是因为有了资本市场。马化腾身价超千亿,这些天文数字,是过去的中国人难以想象的数量级,他们的财富不只是过去收入的累积,而是他们公司未来收入的体现。

  即使你学过金融,从事过金融职业,你也可能只熟悉金融的技术性细节,这本书着重从社会价值的角度为我们开启金融的入门课程,让我们了解金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掌握现代理财和致富模式,明白创业不是唯一超越小康的途径,金融投资也可以实现财富梦。

一、金融其实很简单

巴菲特说:“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这句话说出来太扎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睡觉的时候赚钱”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然而,不得不说它也切中了要害:如果只靠月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想要富有是很困难的!那么,具体是什么让大多数人勤劳但不富有?学点金融,你将对问题的答案了然于胸。

1.什么是金融?

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就是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的交易。有别于现货交易(比如买菜),金融需要解决跨期交割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信用与违约问题。

所有跨期价值互换的活动都是金融,都是金融所要解决的问题。借贷是交易双方的跨期价值互换,股票和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也如此。

案例:借贷是最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

张三把1万元借给李四,李四保证一年后还本,并支付10%的利息,一共1.1万元。就这样,张三把今天的1万元转移到一年后持有,而且还有1000元的利息回报;而李四则把一年后的1.1万元转移到今天花,当然他要为此付出1000元的利息成本。

2.“养儿防老”的金融逻辑

跨期价值交换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需要。古代也有这些需要,但没有支持跨期交换的信任基础设施,所以,社会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以降低跨期交换的违约概率,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养儿防老”观念,就是一种生根于儒家文化的跨期承诺。

其中,“信任”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文化靠血缘组建信任体系,并辅以相配的“仁义礼智信”行为规范,包括孝道、礼教、妇道等,通过这些把“养儿防老”的违约概率降到最低。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义务,子女对父母有孝敬义务,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养儿防老”跨期交易链条,生老病死的保障就有了。

究其根本,子女就是古代社会里的“保险”“债务”“股票”“基金”等载体,是人格化的跨期交易载体。一个社会越是以人为金融工具、避险工具,就越依恋血缘等原始的因素。

3.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

中国传统婚姻和家的定位,包括三方面功能:一是通过婚姻组成作为生产单位的“家”;二是“家”作为互相分摊风险的体系;三是婚姻和“家”作为情感交流的共同体。

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婚姻不只是年轻男女两个人的事,更是父母和其他族亲的事,每个人的跨期避险利益都在里边。“谈亲家”就跟谈生意一样,只看双方家庭条件和能力等硬指标。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的经济功能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五四运动”开始,爱情的分量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现如今,随着婚姻家庭的经济功能和规避风险的功能逐步被市场取代:一方面,城市化、公司化发展,使得人们不再需要“家”的生产单位功能;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解决跨期价值交换的需要,不再只靠婚姻家庭求得未来生活的安宁。爱情在婚姻家庭中的分量越来越高了。

4.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避险属性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人的金融属性逐渐被具有避险属性的金融产品所取代,保险便是其中比较卓有成效的一种。保险的支付结构包含不确定性,它用“好风险”对冲“坏风险”,预期回报虽然可能是负的,却能带来安心。

以车险为例:现在付保费买下保单,将来如果发生车祸,就可以得到赔付,等于用现在的钱换未来不确定的赔付。也就是说,保单给你的赔付和你可能遭遇的损失,正好是100%负相关的。所以,通过买保险,把保险所包含的“好风险”跟你承担的“坏风险”加在一起,总体风险为零。这种“好风险”不是免费的,保费就是它的成本。

由此可见,一项金融产品的回报跟投资者自身风险的相关度越低,其避险价值越高,预期回报越低。

二、重新认识借贷

1.借贷解决收入和年龄错配

对大多数人来说,青年时收入最少、花钱最多,到年长时收入达到最高而花钱的需要又偏偏最低,这种收入和开支之间的年龄错配,不仅降低个人一辈子的总体幸福感,而且抑制每个人的事业发展潜力。

传统社会下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产品不丰富,人们只好一方面尽可能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减少消费,贬低甚至打击借钱花的行为。

陈志武教授认为,如果花未来的钱可以改变今天的生活,借钱花就不是坏事,只要不过分就行。这句话的本质并不是鼓励消费主义,而是想揭示一个金融学方面的道理:成熟的借贷市场可以帮助青年人解决收入和年龄的错配矛盾。

2.借贷中的重要变量:利率

在经济学里,利率时常被称为“资金的价格”。如果年利率是10%,你今天使用别人一块钱,一年后还本金的同时还要支付一毛钱的利息成本。

一般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一块钱给借方带来的额外好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效用。这种额外好处越多,利率就越高。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完善,我们还应从放贷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借方并不是放贷方的唯一投资对象,在金融市场中,谁出的资金价格(利率)最高,谁就先得到资金,也得到最多的资金支持。结合上一段,借款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越多,我们愿意支付的利率也就越高。因此,借方的利率高低,也会受到其他投资机会收益的影响。

这解释了为什么利率会随着宏观经济波动而变动:赚钱多、赚钱容易的时候,利率会高;如果经济变冷,利率就会走低。

3.民间借贷利率为何居高不下

从周朝开始,历代帝王都试过管制借贷利率,立意在于打击高利贷,帮助穷苦老百姓。然而,直至今天高利贷现象依然横行霸道,前些年的山东辱母案中,借款月息10%,年息高达120%。作者认为,这些基于道义的努力只能治标,要想根治高利贷问题,还得从资金的供给方面着手。

研究:跨省份利率差别

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例,各省的借贷利率差别非常大。浙江的平均借贷利率低至21%;福建是22%;江西是24%;宁夏平均借贷利率高达50%;陕西47%;湖南32%。结合各地历史情况,浙江、福建、江西等商业文化较发达、契约精神可靠、社会秩序优良的地方,放贷资金的供给就多,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就低。

因此,只有改善借贷市场的投资环境,人们才敢把资金投放出去,要求的利息回报才有可能低。

三、公司的现代化

今天,许多公司富可敌国,影响力超越多数国家。从投资的角度、判断未来走势的角度来看,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公司上。

1.公司的本质

“现代公司”指的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商业组织,受到有限责任的保障,在人格上独立于创始人和股东,股权具有自由交易的流动性。不同于国家、家族、教会,公司是靠法律文件构建的利益关系组合体,纯粹的目的使其对社会资源的组织力比前者更强。

2.现代公司的融资方法

现代公司的融资方法很多,公司或者是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债权),或者以自己的资产为抵押(资产证券化、抵押借款),或者将所有权让渡出去(股权)来获取资金,有很多种资金的获取渠道。

其中,股权融资中的首次公开募股,即企业通过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也就是今天许多公司趋之若鹜的“上市”。一旦上市,公司就有了类似于“货币”(即公司股票)的发行权。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增发股票收购其他公司,强化自己的竞争地位,改变行业格局。

然而,上市好处虽多,未必是每个公司的最优选择。正如远大集团的创始人张跃先生说的:“我们有盈利,也有继续发展的资金,不缺钱,为什么要上市呢?”在中国有华为、远大,在美国有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制造与贸易公司——嘉吉公司,这些都是不上市也非常成功的典范。因此,公司是否上市,还得由企业家自己权衡利弊。

四、投资理财的心法

各类金融产品的目的不同,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同,面对的金融需求也不同,“最优的金融产品”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1.评估金融产品的一般性指标

风险和收益这两个维度可以度量各类金融产品,帮你区分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

在一般意义上,风险越高,预期收益应该越高。如果实际情况相反,则说明该金融市场存在扭曲。

货币的名义收益率为零(受通货膨胀影响,货币的真实收益应为通货膨胀的负数);银行储蓄的名义收益率会高一些,因为其风险也大一些;以此类推,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大盘股、小盘股的风险更高,它们的预期收益也相应地更高。

数据:收益与风险的大致关系

按照年化收益计算,短期国债平均年收益3.5%,比通货膨胀率高一点;长期国债5.7%,大盘股10.1%,小盘股12.2%。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能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短期国债的风险波动率才3.5%,而小盘股的波动率几乎是短期国债的十倍,高达32%。

2.关于财富配置的分析

投资品种的选择那么多,该如何在它们之间组合配置呢?本书中,陈志武教授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风险报告》,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家庭财富配置结构,提出了如下观点:

①如果财富配置结构过于集中房地产,比如其房产占比达到68.8%,而金融资产占比不到12%。这样做风险集中度高,流动性低,可以增加金融资产的占比。

案例:美国中产家庭财富缩水

根据美联储的资料,2008年至2010年金融危机高峰期,最富1/10的美国家庭财富平均累积增长2%;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缩水39.8%,而收入最低的1/3的美国人,由于基本没有剩余财富,所以就无所谓财富缩水或增值。

为什么中产家庭最惨?他们有这种结局主要还是理财安排的问题:中产阶级将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并且有较高的按揭杠杆;而富有家庭的房产占比比较低,更多是投资金融资产,适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金融财富不降反而增加了不少。

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占比不宜过高,需要增加中等风险资产的占比,比如,提高蓝筹股、债券、蓝筹股基金的占比。银行存款等低风险的资产主要实现保值,而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股权类投资更可能创造财富。但是记住,必须分散风险,避免走极端,不能“要么不投资股票,要么全投入股票”。

③为了改进资产配置结构,需补充金融知识、增加风险意识,尤其需要知道未来不会是过去的重复,过去没问题的资产组合不一定适合未来。

3.投资股票必须知道的事

追风炒股是常见的投资者行为,但理性科学的研究会告诉你:这样做既劳民又伤财!除了肥了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不仅你自己要亏损,也扭曲了股市的价格秩序。

案例:“申银万国”告诉我们的事

从1999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申万活跃股指(即热门股)累计跌幅99%,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累计涨幅为131%。每周炒热门股的业绩总体远远落后于大盘指数,而且几乎每年落后于大盘。同期,价值股的表现远远超过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指数的表现。说明在A股市场上也是价值投资明显胜出。

这个案例中牵扯到两个重要的概念:

市盈率是股票市场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未来表现的一种期望。市场对公司未来看好,市盈率就高;对未来不看好,市盈率就会低。当然,预期越高的公司,一旦未来无法兑现,股价跌得也会很惨。

价值股即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近些年来,“价值投资”因巴菲特推广而知名,价值投资是投资那些很有价值但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简单地说,就是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远低于真实价值的时候买进。

五、银行与金融危机

现代银行是舶来品,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进入中国,1845年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银行。1897年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再往后出现的民营银行曾有力地支持了早期工业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1937年后,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打响,中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讲,每个社会都有很多人和机构有剩余资金,需要投资出去,而同时又有很多企业、个人和家庭缺少资金,需要融资。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这两方面的主体撮合到一起,实现资金从盈余一方到短缺一方的转移。而实现这种交易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指出资人和用资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融资安排,银行等金融中介不承担风险;

间接融资是出资人把资金通过银行,由银行等金融中介再投向用资人,并且风险后果由银行承担的融资交易。

在世界各国,企业外部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因为银行等金融中介能利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分摊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银行的命脉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是存款和贷款,其特点是“短存长贷”:期限短的存款利率低,期限长的贷款利率高,靠“短期存款”成本来赚“长期贷款”的利率收益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管理好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生死攸关,因为,一旦存户来大量取款,如果银行拿不出钱兑现,就容易引发恐慌。而如果恐慌演变成挤兑危机,招致银行贱卖资产,最终银行就会破产。除此以外,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总之,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最关键的能力,也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美国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房市和股市空前繁荣,银行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导致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飞涨。1929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开始出现大幅下跌,巨大的房市泡沫破灭,导致大规模银行亏损,进而引发银行的持续挤兑和大量倒闭。

这次经济大萧条推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分离,建设全国性的存款保险制度、美联储的权力扩张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等。当时重建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延续至今,然而,二级住房贷款市场等金融创新,也在悄悄地酝酿着新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2008年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这是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引发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倒闭,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复杂,主要的原因跟30年代大萧条基本一致: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无论是“9·11”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始于克林顿政府的“居者有其屋”政策,都与这次金融泡沫密不可分。

4.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前面提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陈志武教授认为:短期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促进总产出的增长(经济繁荣);长期看,货币供应的增加无法影响产出和利率水平,唯一后果是物价水平的同比例上升(通货膨胀)。

究竟是谁在推动货币政策?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概念: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负责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通过改变利率或者货币供应(即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发挥影响。

基于通货膨胀的单一目标制是如今很多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模式。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则有四个目标:保持低水平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相对较高的就业率,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结 语

作为金融小白,本书带给笔者两点收获,对于个人而言醍醐灌顶,下面与你分享:

其一,金融的本质是跨期的价值交换,关键在于如何保障信用问题。传统社会靠道德约束,以人为交易的载体;现代金融靠风险控制,稀释了人的金融属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纯粹,更提高了社会资源的组织效率,让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财富状况。

其二,由于通货膨胀,货币作为跨期价值载体的收益为负,也就是说,纯粹的省钱非但不能致富还会让我们越来越穷。当然,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懂点金融,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之余,知道如何规避风险保住钱袋子也是很重要的。

难得遇见这样一本书,能把常人看来深奥的金融学讲得如此透彻又易懂,感兴趣的书友不妨找来原书读一读。

《陈志武金融通知课》对谈实录:

樊登:今天,我们这间小小的樊登书店真是蓬荜生辉。我们请到了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香港大学的讲席教授,陈志武教授。欢迎您。

陈志武:谢谢。

樊登:陈教授从1986年进入耶鲁大学开始学习金融学,到现在有三十多年时间了。

陈志武:是的,所以我年龄也比较大。

樊登:那您能不能用最简短的话,给我们概括一下您这三十多年来学习金融的心得?金融到底是什么?

陈志武:金融其实很简单,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近的。用抽象一点的定义的话,所有涉及到跨时间的价值交换、风险交换的业务,都是金融要完成的事,是金融要解决的问题。

樊登:跨时间的金钱交换。

陈志武:或者价值交换,有形和无形的都包括在里边。

樊登:比如说,今天我在这书店里买本书,付了现金,这个就不叫金融。但是如果我今天借本书,或者拿走这本书,过半年我再付这个钱,这就算是金融的一种?

陈志武:是的。最简单的例子当然是,今天我借给你100块钱,然后你给我保证,一年以后,要付本钱加上10%的利息,还给我110块钱。这是最典型的。就是我今天给你100块钱,但是以后你要给我110块钱。我是把今天的钱转移到未来一年以后,那个时候当然变成110块钱。而你是把未来的110块钱转移到今天来花,这是一种最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

当然还有一些不怎么显形的,比如说养儿防老。我生了儿子,生了女儿,我给他做这么多的教育投入,给他买衣服,给他饭吃,尤其我们中国人总是记得很清楚,我老了以后就指望他。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对于父母来说,是在通过儿子、女儿这个载体,把今天的钱投进去,变成老了以后我再得到回报。所以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儿子、女儿孝顺或者不孝顺了。实际上按照今天的金融术语来说,这个就涉及到我今天在子女身上的投入,以后的回报是不是靠得住的问题,是我作为投资者是不是能够得到应该有的回报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儿子或女儿,如果他太有个性了,太自由了,太有自己的主见了,做父母的和社会其他人士会觉得我们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挑战。

樊登:就好像银行的波动性太强烈。

陈志武:对。那以后你存在银行的钱以后是不是能够拿得回来?我们到银行存钱都会有这个感觉,在儿子、女儿身上做投资也是类似的。

樊登:怪不得父母总希望孩子进央企工作,就是因为我能够看到他的回报是很稳定的,你不要创业风险太大。

陈志武:还有就是儿子娶谁做媳妇,或者女儿嫁给谁,我必须要有很大的发言权。因为如果他随便娶一个妻子,或者嫁给一个没有出息的小伙子,如果他只是为了爱情,父母作为投资者,我以后的利益,我以后的投资回报,那不都是变成了大问号?所以以前的包办婚姻等等背后的金融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的。

樊登:所以从一个金融学教授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可能都跟金融有关。

陈志武:不只今天是这样子,实际上从中国的周朝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等这些人给中国人的社会建立了一套规范次序。这些规范次序其实在我看来,当然包括宋代明代不同的学者,继续推出祠堂、家庙和家谱,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未来收益的稳定性。

樊登:您这么一说,我们对金融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了。我就想起来我原来教我儿子,我说你知不知道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消费?然后跟他讲了投资跟消费的区别。后来我就问他,爸爸养你,算投资还是消费?然后我儿子想了半天,说是消费,他认为这是消费。实际上今天您这么说,这应该是投资的一种。

陈志武: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正在经历很大的转型。中国的儿子、女儿,从原来作为投资的载体,正在转变为消费品。因为就像你自己,你有你的公司,然后其他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你有很多的投资的安排,所以你今天看到你儿子的时候,不会像一百年以前,五十年以前的中国父母那样子看他儿子,只是想到对他的未来投资是不是能够有回报的问题。你会看到你儿子有出息,他做得这么好,找的女朋友也那么漂亮,你会觉得身心愉悦就够了,一种愉悦感。因为你爱他 ,你希望他生活得很好,方方面面都很愉快,很幸福。

樊登:所以巴菲特的儿子就去做音乐。他就是完全按您的说法,就是消费品了。咱们来说这本书,陈志武教授最近写了一本新书,叫《陈志武金融通识课》,就是希望能够让大量的老百姓了解金融学。那为什么作为一个老百姓,要了解一点金融学?

陈志武:比如说一个很具体的话题,这些年在中国,有一件让我们很多人,不管是学者、官员还是老百姓都觉得很苦闷的事,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勤劳但是不富有?当然,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解读。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人以前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劳动收入,就是工资收入。没有财产性收入,没有投资收入。

樊登:睡后收入,睡着以后的收入。

陈志武:这是巴菲特说的,我觉得他说的话是非常经典的,就是如果你活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你还不能够睡觉的时候也赚钱,那你的一生就太失败了。当然,他这个话实际上是非常深奥的,也让我们看到为什么中国人以前是勤劳而不富有。

因为一直到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人只有劳动收入,没有财产,没有财富的。有了房地产以后,终于给1949年以后的中国人第一次带来了财富和投资。这样一来,当然很多人从1998年到现在是非常幸运,自己也很聪明,做了很多的房地产投资,也包括创业投资,PE基金的那些投资,所以到今天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仅有工资收入,而且有很多的投资收入。这些投资收入,不管是比较好的股票或者是房地产,还是其他创业的股权投入,这些是典型的,就是不管你是在睡觉,你在度假还是在工作,总是有别的资产通过升值赚钱帮你获得收入。

樊登:中国人以前不明白这件事。后来突然明白了买房子、买股票能赚钱以后,就一窝蜂地好多人都干这个事,于是一个词应运而生。最近特别火,我相信你也听说过,叫作“韭菜”。就是很多人都想获得睡后收入,都想去做投资,结果就被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那作为一个金融学的教授,您当过韭菜没有?

陈志武:因为我学金融学得比较好,所以我投资做得比较好,总的来讲应该蛮少。

樊登:都是您割别人。

陈志武:也当然没有割别人。但是这就为什么我在这本书里面重点强调了,你做投资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的一件事就是,股市、房市等等上涨的时候跟你没关系,你从中享受不到什么好处,下跌的时候你全程参与。这是最糟糕的,这个在我们金融研究里,是典型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带来的问题。因为道理蛮简单,如果你总是喜欢跟风,都在其他人买了股票、买了房子以后,你看大家都这样做,那我也进去。但是很遗憾,往往在那个时候,股价和房价是最高的时候,你跟着进去,稍微一跌你就全程参与,但上涨的时候你没有参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你做投资安排的时候,做选择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跟风行为。过去好多人都是这样子,一会儿炒这个主题那个主题,到最后都是炒到最高点的时候你再进去。

樊登:我就想起来我岳母炒股票,特别逗。她有一段时间疯狂地炒股票,然后总是跟我讲哪个股票好。后来我问她,你怎么判断这个股票好?她说连着三个涨停板了,她只要看那股票涨得很漂亮,她就买。

陈志武:所以你岳母应该看看我这个书。

樊登:对,《金融通识课》可以帮助她。最近很多人都站出来说,小心,不要当韭菜。有一个我们中国的金融学大咖讲,超过6%回报的,你就要担心是骗局。我不知道您对这个说法怎么看?因为很多人都看到这个观点。

陈志武:像我们研究金融,像我自己的话研究了三十几年,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做任何投资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所以这些不确定性给我们,根据历史,方方面面的长历史还是短历史,总的得出的教训就是,风险和投资回报一般都是成正比的,是匹配的。所以你要得到很高的回报,你就要做好相当充分的心理准备,就是风险也会很大。所以你必须通过你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和专业判断来做出选择,而不只是一味地跟风。

所以如果银行给我提供的理财产品,他们说有5%、6%的回报,因为在中国,有那个刚性兑付的原因,那么我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相信这个回报是比较靠得住的。但是如果是股市的话,根据以往,尤其是A股的经历,跟我说20%、30%、40%的回报,越是做这种承诺的,用这些具体的数字来推他们的投资产品的,我越会避开。

樊登:有一个原则,如果是股票型基金的话,他给你做一个高额的回报,这个肯定是不科学的。

陈志武:至少不能够只谈到给你多少回报,不谈到风险。如果有人说,我给你保底一年30%的回报,当然我陈志武也会愿意,有兴趣找到保证有30%回报的机会。因为我要是去买中国政府的国债或者美国政府的国债,一年的收益就是3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就不错了。中国国债和美国国债是没有风险的。而你这边说给我保底的无风险投资回报30%的话,那这个套利就太大了,我就会想,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你给的保证在多大程度上是靠得住的?

巴菲特也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应该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应该贪婪。他说的意思就是,如果别人都说你买股票、买房子,以后肯定会每年翻几倍的,那就说明别人太贪婪了,那我就应该害怕,我就应该躲开。如果大家都要逃离这个投资市场,不管是房产还是其他的投资市场的时候,往往大家都抛售得非常多的时候,在别人恐惧害怕的时候,我就应该看到什么都抓住机会,要冲进去的。

樊登:这句话大部分人都认同,也都觉得是说得很棒的一句话。我追问一句,怎么能够做到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陈志武:有一些简单的判断的方式。不管是在餐馆,还是跟朋友见面,谁都在说,你买了那个股票没有?你买了那个房子没有?那这个时候就是大家都很贪婪的时候。因为每个人都想要赚钱,然后都在跟风,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避而远之,而不是也去跟风。

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不晓得现在这个股票那个股票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8年的时候,在美国,我们都知道2008年9月、10月的时候金融危机发生,股灾出现了。那一年的年底,我去看一个朋友。到了他家,他买了那么大的豪宅,就像《飘》那个电影里边的庄园一样,他说他只花了120万美元。

樊登:天哪。

陈志武:他说金融危机之前要价是600万美元。

樊登:错过好时候了。

陈志武:所以我后来具体地看到,金融危机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是平时你觉得这么珍贵、代表着永久财富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感觉对未来有信心,都想抢着要的时候,这个价格可以那么高,600万美元。当大家都感到恐惧的时候,对未来觉得很担忧的时候,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每一个人都会对未来做很多下调。这么好的房子没人想要,结果我这个朋友120万美元买下来。所以我觉得财富和恐惧、贪婪就是这个意思。

樊登:那个时候我还有美国的朋友用几百块美金买一个公寓的,就用几百块美金,就在城里边的公寓买了好几套放着。他说反正就当买双鞋放在那儿,这就是真正的炒股。

陈志武:我没找到过这样的机会,看来我花时间做研究太多了。

樊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有的投资,比如说30%回报的投资,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个投资人能够接受。但问题是,有很多投资根本就不是风险的问题,它就是骗局。有很多我们今天讲的所谓“割韭菜”,你不能说我在股市中赔了,就叫作被割韭菜了。事实上我觉得割韭菜最准确的是类似于庞氏骗局这样的方式。那作为一个投资人,应该怎么去识别这些骗局?

陈志武: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记住一些常识。如果真正无风险的国债回报才百分之三四,另外一个人跟你说,我保证给你80%的回报,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这是识别庞氏骗局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不止是在中国了,在欧洲、美洲大陆等等这些地方,我们之所以说金融市场很难发展,哪个国家、哪种文化之下,都没有谁能够那么轻松地把金融市场发展出来。就是因为,我们前面说到,金融的关键是涉及到未来跟今天之间的价值交换。正因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到未来,而未来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谁都没办法百分之百地知道,五年以后、一年以后或一个月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自己要避免上当的办法,就是把握常识。

樊登:咱们就拿个具体的案例讲讲。像区块链这样的东西,已经疯狂到了,很多人在身边眼睁睁地说,一下子挣了一个亿、十个亿,这样挣起来的。我相信您也见过这样的案例。那老百姓应该怎么看待这样的事?

陈志武:区块链的话,我觉得大多数的老百姓是参与不上,也不应该去参与的。

樊登:但您看海南都已经有大妈参加区块链大会的照片了。

陈志武:那这个是很危险的。就是按照巴菲特说的,大多数的老百姓应该要离开这个领域的。因为区块链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新技术,你要让区块链对于金融市场还有社会的很多其他方面真正地发挥作用,世界上关于数据存储、信息存储的基础设施要比现在翻很多倍。基本的道理蛮简单,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就是分散储存同样的信息,这样一来让骗子不容易得逞。

因为以前都是,比如说陈志武以前做的每一笔交易,只有一个中央统一的数据库记录了,只有一个备份。陈志武可以找到一些关系,通过别的各种途径,把我的记录改掉。要搞定一个数控信息中心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同时,如果对于陈志武过去的方方面面,一百个不同的信息中心都有自己的备份,那我要同时搞定这一百个信息中心是很难的。这样一来,就会让任何人要改变自己的过去,改变自己过去骗人或者作假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变得难上加难。

按照刚才那个例子,什么时候才可以让区块链变成我们生活、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每一项行为,都有一百个计算机系统记录下来。我们知道即使在今天的中国,还是有大多数中国人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没有被信息化的,更不用说有一百个独立保留的备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真正让区块链技术更广泛地应用的话,世界上计算机的数量和计算速度,还有容量等,是必须要翻很多倍的。所以这个过程会需要蛮多的时间,需要烧很多的钱。

樊登:您知道,经济学家的呼吁往往是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经济学家呼吁大部分人最好不要参与这样的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大部分人,人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说我虽然一个月只挣2万块钱,但我是在IT公司工作的,我虽然没有多高的收入,但是我见过陈教授,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大部分人,就会参与进去。所以有没有更加能够让大家冷静的理论或者是办法?

陈志武:多看我的《金融通识课》和其他类似的通识书。其实那些通识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常识。举个例子,为什么在全球范围之内,我们把利用未来骗人的这种做法都叫作庞氏骗局?因为大多数的老百姓,特别是那些大妈们和大爷们,都不能够记住的就是,我认识张三或李四那个朋友,他上次参与区块链的一个项目,一个月之内就翻了五倍十倍,那这个不是很好吗?庞氏骗局这么做了。我先告诉你和你的朋友,我给你区块链投资项目,一个月可以翻两倍,你们来投钱,你们每个人投进来,比如说100万块钱。我明天就再找其他的人,你们给我这个项目做投资是非常好的,一个月可以赚五倍的。第二天拿过来的钱先还给你们,我一天就给你们翻一倍。然后你们又跟你们的朋友说,陈志武教授做的那个区块链项目,本来他跟我们说一个月翻两倍,结果是一天他就给我们翻了两倍,你赶快投资。所以大家就都加入进来。就疯了。

这种庞氏骗局一直在最后资金链断之前,可以骗一波一波的人。然后全社会的人都听到这个消息,陈志武教授这个人太牛了,帮我们这么多老百姓挣钱。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推动庞氏骗局的这些人,到最后被揭破的时候,被抓起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人上街游行,支持他们。陈志武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两三倍的回报,他是我们的英雄,怎么可以把他给抓起来了?所以我们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常识。

樊登:您现在是美国还有中国的教授,您对这几个地方都非常熟悉。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志武:有一点是我们都知道的,中国过去40年不管是金融还是什么,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奇迹,确确实实非常了不起。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做得这么大、这么了不起,有两方面基础性的原因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是工业革命以来,在过去两百年里,给中国提供的发展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世界一直是处于和平、基于规则、有秩序的状态,这种基于规则的、和平的世界秩序,在过去的40年给中国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机会。因为道理蛮简单,过去40年不管是我认识的很多美国人、欧洲人、日本商人还是其他的人,跟中国商人走出去的时候,大家都不谈别的,都是走到一起就谈怎么样赚钱,谈生意就行了,不需要关心价值观的差别和其他的差别。所以中国在过去40年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环境,同时又把国内的人口红利优势最大化地挖掘出来了,使得经济在短短的40年里面发展了这么多。

所以世界格局如果发生根本转变的话,我们在做个人投资理财安排的时候,更有必要做好分散投资。以前我也说,比如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2007年年底一直到2010年年底的3年时间里面,美国的中产阶级的财富平均大概缩水39.8%,缩水40%,按照中位数来算的话。但是美国最富的1%的家庭,在那3年里面,财富累计大概增长了5%左右,没有下降,平均还上升了一点。

对于我们很多的老百姓来说,肯定会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就跟中国现在大多数家庭一样,都放在房子上面,同时加一些杠杆,通过住房按揭翻几倍的杠杆。所以,当美国的房价从2007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3年里面大概下跌百分之二十几,到具体家庭层面,百分之二十几的房产价格下跌就变成了财富缩水40%。

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训,可以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中产阶层和更高财富和收入阶层很多启示,就是分散投资很重要,就是境内、境外、跨不同品种的投资,特别是在现在的环境下,有一些贵金属的分散投资,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另外,黄金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商品,因为全球范围之内黄金的计价基本上都以美元为标准。

樊登:就是世界上的斗争越激烈,黄金的价格一般就越高。

陈志武:历史的规律一般是这样子的。

樊登:在金融学里面,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就是很多人都会这样觉得,像中国古代的票号就是靠信用。那像特朗普总统的很多做法,他经常会出尔反尔,说一件事,后来说我反悔了,我不干了。他难道不怕伤害到他以及美国在全世界的信用吗?

陈志武:这肯定已经实际上伤害了美国信用很多。因为美国自从1776年,特别是1790年左右,正式地建立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国的政治体制,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发了很多国债。但是以前,美国即使是在面对很大的政府财政压力的时候,比如说九十年代,甚至于最近几年以前,有一些国会的议员总是有一些冲动,想让某一些美国国债违约。很多的人就说,千万不能这样做,一旦有这个先例的话,那美国联邦政府以后发债的信用就会受很大的冲击,要打很多的折扣。

我们前面说到了,金融交易是跨期交易。跨期交易它最核心的就是信用,所以我们平时讲的跟朋友交往、做生意、做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跨期的维度,我们都会说信用很重要。信用跟金融实际上是高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特朗普这样做的话,现在对于华尔街的一些从业者,研究金融史、经济史和政治史的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甚至于对商人来说,大家都很害怕。因为特朗普如果这种违背常规和惯例的事做得太多,会让美国在全球和美国国内的信用损失很多。这样的话,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对金融市场的交易也好,金融风险溢价也好,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樊登:有没有可能这是美国衰落的开始?

陈志武:短期内我觉得蛮难的。因为我们现在也看到,一方面特朗普他想要为所欲为,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对他的制约,包括媒体对他的制约,还是非常大的。当然我认识的很多同事、朋友等等都很郁闷。自从特朗普被选上了以后,每天都不想看新闻,一看到新闻又让他们觉得要吃药,因为要不然的话,他们很容易得上忧郁症。所以现在这样的人在美国社会有很多,美国社会现在是撕裂了。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觉得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尽管没有一个总统像特朗普这样子,在自己个人的道德操守、是不是好人等等这些方面,是最烂的一个总统。但是他造成的美国社会撕裂的状态,在美国历史上是经历过好几次的。像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差一点要分裂了。那个时候撕裂的程度比现在厉害得多。

樊登:我们小时候看到这些国与国之间的争论,我们都觉得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因为老百姓过自己的日子。但是现在长大了以后,你会发现它真的会影响你身边的经济和金融。万一有这种大的金融风险发生的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陈志武:根据我的研究,第一,我会建议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是要有一些方面回到传统,就是尽量花时间把自己的家族建立起来。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我们前面说到了,金融是解决跨期交易的问题,但是今天在中国,尽管金融市场已经比以前要发达很多,但是毕竟不管是保险产品、理财产品还是退休基金产品,都不是那么充分的。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大致上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基于血缘的家族、宗族,第二就是金融市场,第三就是基于共同信仰的教会,甚至我们都很清楚,原来你去少林寺和其他的佛庙,如果你是活不下去了,你到那边去,他可以给你提供地方住下来,然后给你东西吃。第四种方式主要是靠政府福利项目。过去这些年在中国,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连我湖南老家那边也有一些基本的低保,这样子蛮好的。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方面通过金融投资,尽可能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资产收入,另一方面利用这些保险产品做好一些风险安排之外的,还是要回到老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把家族、宗族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保障的传统功能恢复起来。

樊登:我们中国人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可能这个我真的没有感觉。你去看美国的电影,尤其像《铁拳男人》那种电影,反映经济危机的状况,很吓人的。所以您能不能跟我们讲讲,经济危机真的发生的时候,是什么样?

陈志武:就像我跟我太太说的,她代表的是比较保守的、传统的、没有看过我的《金融通识课》的群体。因为她以前只买过一次股票,花了不少钱。她一直躲着不告诉我。她买了两只A股,开始赚了一点,让她很高兴,然后很快就换方向,一直跌。那一年多时间里面,她一直被深深地套牢了,所以这一年她每天的心思随着这两只股票的波动而波动,但是我也搞不清楚她为什么有时候那么烦躁。后来实在挺不住了,她就跟我说,不好意思,我原来没有告诉你,因为我要告诉你的话,你肯定不会让我这样做的。我拿那么多的钱只买了这两只股票,现在被深深地套牢了。

那怎么办?已经是现实了,我后来要她不管怎么样就出来,不要继续把这个错误再坚持下去,我们以后多赚钱,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后来我就跟她说,你看看你在乎的,看到房子,觉得房子花1000万买下来,不管怎么样,房子让我感觉到很踏实,这是财富,这个难道以后会变成非财富吗?但是我就跟她说,你这个房子,表面上看它作为物理的属性继续在那里,但是我们关心的是这个房子今天能够换成的人民币,跟五年以后能够换成的人民币,让我们去买吃的喝的和其他东西,它的购买力是不是一样的?这个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就像我刚才说到的那个朋友买的大豪宅,120万美元就可以买到,那原来是600万都抢着要的。我就跟她说,我说财富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跟物理属性没有太多的关系。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钱,对未来赚钱的能力绝对地充满信心的时候,你说那个楼,你愿意出1个亿,我愿意出2个亿,第三个人就说,我未来可以赚1000个亿的钱,未来我会是下一个马化腾。你出2个亿,那我出100个亿怎么样?也没问题的。但是如果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或者是其他的经济大衰退发生的时候,我的工作都越来越让我很发抖了,我对明天是不是还有这份工、还有没有收入都越来越不安的时候,你放心,本来昨天还说1个亿或者1000万的这个楼,今天降到100万都不一定有人愿意去买。因为大家都会对自己的财富和未来的收入前景有个主观判断,都做下调了以后,都会降价的。

所以这个里面有一个金融的概念,就是我知道很多朋友以前看到股市跌了,下跌了1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将近10万亿的市值,很多人就说,这个损失的十来万亿财富,肯定是有人赚过去了。不是的,没有。当然,除了少数的人从中间赚了一点点以外,这十来万亿蒸发的财富,没有谁赚到,大家都经历了财富缩水。

原因在哪里?当初那个十来万亿的财富,是在几个月以前,人们对中国经济、中美贸易战等等的前景担忧基本上没有的状态下,大家都有信心,愿意出高价买各种不同的股票。现在大家都对现状和信心做了一些下调,主观估值就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万要记住,你算一下,根据房产、股票还有其他的投资,你如果现在有500万,你千万不要认为这500万永远是在那里的,这个500万可以一夜之间变成100万,可以变成50万的。有的时候我们看房地产价格下跌60%,或者股票价格下跌90%,如果正好你把所有的钱,就像我妻子那样,当时都放在一个股票、一个投资品种上面,如果那个品种下跌90%,那你的财富就可以缩水90%。

樊登:甚至有人还会加杠杆。

陈志武:所以我讲这个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千万要记住,财富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樊登:您写了这么厚一本书,我看这里边涉及了方方面面,甚至给老百姓讲什么叫上市,为什么有的公司那么急切地追求上市。您觉得这里边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章?如果大家没时间读那么厚的书,读一点点的话,最有价值的是哪部分?

陈志武:对我来说太难选择。因为在我看来,每一讲都蛮重要的。这个书确确实实把我过去32年的学习、研究、教学和生活的体验都综合在里边,内容很多。一个方面就是跟我们生活有关的话题,有几章会谈到借贷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包括90后、00后的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经常争吵的一个话题,就是年轻人希望借钱花,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一辈,觉得怎么可以借钱花?但是我在书里面有几章会谈到,实际上年轻人借钱花,只要不过分的话,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长话短说,从道理逻辑上来看,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中年轻的时候是最没钱的时候,没有收入。年轻的时候都是花钱的事,但是欲望最强。而且通过花钱带来的好处是最多的。就像我自己,我80年代初期读书的时候,一天能有一块钱花就不错了,那个时候是我一辈子中最没钱的时候。现在是我一辈子到目前为止最有钱的时候,但是我现在花钱欲望不强,花钱得到的感受又不是太好。

其实我跟我两个女儿就说,大致上应该按照下面这个方式去规划你们未来一辈子:三十岁以前,主要是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就是你不要在乎你三十岁以前的工资是多少,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工资,能够生活就行。但是重点是通过读书,尤其是通识教育,了解很多的领域,去试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作。一个目的是发现你自己,再一个是深度了解哪一个领域你最有激情,你最想去发展而且最有想法去发展。三十岁到五十岁期间,重点是把你三十岁以前积累的人力资本、你的能力变现,变成金融资本。五十岁以后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就像巴菲特说的,那个时候要做到睡觉的时候也能够赚钱。每天看看财务报表,就看看你又收入了多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安排。三十岁以前借钱花,等于是让年轻人把他五十岁以后,甚至四十岁以后更高收入时期的一些收入,转移到他最没有钱的三十岁以前去花,去多做一些投资。

我在书里面有一讲也谈到了,就以我自己为例子。我们以前很多人会说,你借钱花,如果是做投资,那我们能够接受,但是如果只是消费,买手机、买衣服、买更好的车,那不是浪费吗?其实不是这样子。我在这个书里面也谈到,消费也是投资。因为第一,我们首先要活下去,如果我没有东西吃,没有东西穿,我活不下去了,我的人力资本、未来的潜力就断了,我活不下去了,这个是做不下去的。所以这个是最重要的投资,让我活下来,吃饭。

第二就是,我在1990年从耶鲁毕业的时候拿到博士学位,那个时候有一个年轻的老师,他是一个美国白人老师,他就给我建议,他说你可以去借钱,但是你要去找工作,你必须得穿得很正式,穿得很好。对于男人来说,很遗憾,不是要花枝招展的那样的“很好”。他借给我一本书,叫《Dress for Success》,这个我在书里面也谈到了,《为成功而穿》,里面讲到对于男人来说,要避免的就是让你的女朋友或者妻子帮你去买职业服装。因为女士去买衣服,她总是从女士看来潇洒不潇洒的角度帮你买衣服,这是一个错误的。对于男人来说,职场上的着装越庄重、越稳重,看上去那么枯燥,很boring的那个风格,是越管用的,特别是对美国人、英国人来说。甚至在香港,你越保守、越严谨,大家觉得你这个人越吸引我,越靠得住。

樊登:其实消费和投资是融合在一起的。

陈志武:其实在我看来,只要你的消费不是浪费型的,消费也是投资。所以有一节的标题大概就是这个,消费就是投资。

樊登:您这么一说,我觉得生活中很多人真的都过反了。我们在三十岁以前的时候,不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省吃俭用,然后读一个大学也不敢去考证,也不敢干吗。硕士、博士就算了,早点挣钱吧。然后到了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就挣死工资,永远也不去想买房子、买股票,反正也买不起,就那么一直放着。五十岁以后还得继续打工,然后来帮孩子们还房贷什么的,所以就会越过越糟糕。

陈志武:所以实际上今天在中国,已经有很多我们身边的这种例子。有的人会花钱,所谓的会花钱,实际上他们每次花钱的时候都是在做投资,这些人可能四十岁就成为亿万富翁,或者更大规模的富翁。会花钱的人更能够赚钱,背后的道理就是我说的“消费也是投资”的具体表现。会花钱的人最后也会赚钱,就是因为他们花这些钱,表面上看是在消费,但是实际上是在投资。而那些什么都舍不得花的人,他收入增长的道路就越走越窄。

樊登:我今天跟您谈这个,觉得收获特别大。让我对金融的本质有了认识,就是你要有跨越时空的价值的兑现。

陈志武:而且还有一点,是刚才我没有讲到的。其实对美国的年轻人,包括那些富二代的年轻人,做的一些研究发现,年轻的时候借钱花的人,他可以更早地培养自己的财务纪律,而且培养他自食其力的意识,这些人最后会更有出息。因为啃老,实际上不止是啃老,啃老实际上把他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前景也给啃掉了。

樊登:所以我觉得还是跟年轻人的自律性和自尊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陈志武:要我看,像这种情况,就是说没有自律、没办法约束自己的年轻人,其实要是我做他们的父母,会比较早地让他们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比等到以后再暴露出来要好很多。因为每个人都会不见棺材不掉泪,他们这样做以后,他实际上会反过来。就像我一些侄子,也会经历这样的很糟糕的事,他有改悔的空间。如果等到以后的话,反而不好办了。

樊登:如果在30岁以后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完了,可能家庭就毁了。不过也可能因为您不是那种养儿防老型的,所以您的心态就比较好。

陈志武:不过在这方面的话,我也真的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过去这些年,我也做过很多问卷调查研究,对中国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直到农村,结果发现实际上,从文化意义上来看的话,今天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中国。一线城市在观念上面跟美国社会的很多观念实际上非常接近。越来越多的父母跟女儿、儿子是平等地进行交流、对话,甚至更在乎的是以朋友的关系彼此谈心。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

当然我的解释就是,因为我们的收入高了,自己在外面方方面面的金融投资等其他的安排都已经很丰富了,所以我们在北京、上海等等这些大城市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女儿不像原来那样子看到我的投资、看到我未来的养老风险保障,越来越把自己的儿子、女儿看成跟自己人格上平等的关系。今天的中国社会在文化上来说,实际上不同的文化社会在中国社会还是那么明显的。当然,总体上都在往那个更加扁平的家庭结构方向发展。

从金融交易的角度来讲,这些东西都变得非常好理解。正因为这个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了以后,也让我们看到,实际上随着中国社会有更多金融产品的支持,我们的子女还有妻子,特别是妇女,越来越能够从原来经济需要、风险需要的要求里面解放出来。

樊登:这就是一个金融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非常感谢您用这么深入浅出的方式,给我们讲了金融学。芒格讲过一句话,说一个投资家一定要对重要领域的重大发现有了解,才能够产生他所说的那种效应。所以金融学,肯定是这些重要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陈志武教授的这本书,对于金融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这么有趣,跟文化、跟生活都相关,所以非常推荐大家读一下《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谢谢大家,也谢谢陈教授的时间。谢谢您。

看理想: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

看理想: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
得到喜马拉雅付费课程一折起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看理想: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